这对“助学夫妻档”一下子寄出25封信,给谁?
近日,各地高校陆续开学,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职工杜宇伟和妻子刘琦平赶在开学前为25位今年高考考生写下入学祝福,为每人都寄出了一份《给远方新大学生朋友的一封信》。

每年开学季,都是杜宇伟和刘琦平这对“助学夫妻档”的“大丰收”季。今年,夫妻俩及团队资助的25名学生陆续发来大学录取通知书的照片,其中超半数被一本大学录取,让夫妻俩喜不胜收……

陕西汉中市小伙小杨是今年第一个发来喜讯的学生,他以557分的高考成绩被长安大学录取。小杨母亲和奶奶曾患恶性肿瘤,爷爷得过脑梗,祖父母也已年迈,全家仅靠小杨父亲一人打工支撑。杜宇伟得知后,牵线爱心人士对其进行资助。小杨也十分争气,成绩在年级里一直名列前茅。
“在我高中最困难的时候,您无私地帮助了我,还经常鼓励我,像亲人一样关心我。我真的很感激……”
开学前,小杨和杜宇伟第一次视频通话,表达了他心中的想法和感激。
小时候,杜宇伟就听从事乡村教育的父母讲了许多如何帮助贫困学生的故事,也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爱心助学的种子。但家中经济大权掌握在妻子手中,杜宇伟担心妻子不支持。2002年,杜宇伟瞒着妻子匿名资助了陕西汉中市一名三年级贫困女童。后来,一封陕西的来信让这件事“暴露”。妻子果然埋怨了他。
“你怎么不告诉我?告诉我,我们可以齐心合力!”
此后,夫妻俩常常把平时积攒下来的先进奖励等资金存入独立账户,用来资助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
“时间长了,身边的同事及亲朋好友慢慢也知道了,说我们是‘助学夫妻档’,还要加入我们的队伍……”
20年来,杜宇伟、刘琦平夫妻牵线爱心人士214名,共结对资助陕西、新疆、甘肃等地学生299人,目前已有146人考上大学。

在杜宇伟、刘琦平夫妻看来,结对资助更重要的是持续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目标。刚开始助学时,手机还未普及,杜宇伟坚持和学生写信交流,往来信件铺满家中地毯,他也和学生们成了忘年交笔友。

在信中,他鼓励成绩下滑的学生坚持学业,安慰汶川地震中受伤的学生自立自强,也会和学生商量如何文理选科,讨论哪种字体答卷更容易拿高分,谈论当地历史和美景……
2017年,陕西汉中市宁强县受助学生静静顺利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二时,刘琦平出差路过西安前去探望她。聊到写信的事,她竟从大学宿舍拿出了信。
“信我是一直随身带着的,人到哪里信到哪里。在我高兴的时候会拿出来看,是你们的鼓励让我取得了好成绩,我会更加努力;在我失意的时候也会拿出来看,有这么一个陌生的人一直关心我,我要振作起来,继续努力……”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杜宇伟、刘琦平和学生们的联系也从写信往来渐渐变成了更便捷的手机交流。
新的学年开始了。据杜宇伟介绍,目前又有十多个爱心人士请求他们夫妻俩帮忙牵线结对,一起加入爱心助学队伍。(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