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公司:做好电力先行官 助力轨交一号线
近日,随着地铁环西文化广场站恢复期电力迁改工程建设的铺开,南通轨道交通一号线配套的电力相关工程逐渐接近尾声。近五年的建设过程,沿线28个站点、2座牵引站,通明电建人斗严寒、战酷暑,风雨无阻,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为轨交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撑。
党建引领,支部结对,凝聚最强战斗合力
为优质高效地服务工程建设,搭建协调沟通桥梁,电建分公司党支部与轨道交通公司设备部等相关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共画轨交建设同心圆。双方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载体,规范现场党员管理,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双方党员骨干结成对子,协同推进工程建设。通过阵地联建和工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工程开工建设以来,电建分公司党支部通过实施“党建+工程建设”“党建+安全管理”“党建+创新攻关”等活动,扎实推进轨道交通杆线迁改、牵引站变电所工程建设,实现党建工作与轨道交通建设相融合。该公司各部门、各专业党员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坚强的组织保障。利用党建活动平台,开展轨交建设专题交流讨论,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为展现党员先锋形象,电建分公司党支部在工程建设中推出党员“亮身份、做表率”的主题实践活动,为每位党员定制胸牌,要求现场工作时必须佩戴。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党员主动亮出党员身份、工作职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工程建设中争当先锋、争做表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周密部署,夜以继日,保障电力迁改实施
轨道交通建设,沿线管线迁改要先行,电力管线迁改是其中最复杂的环节。电力迁改施工点多面广,沿线多为配电网主通道,通道内运行电缆情况复杂,安全风险高、施工难度大。电建分公司以电缆专业的党员为主体,组建了电力迁改“党员突击队”,队员们多次勘察现场,对施工方案、停电计划进行反复商讨,制定停电户时数最小的最优停电方案,尽可能减少对周边企事业单位和住户正常用电的影响。
南通轨道交通环西文化广场站,位于市区繁华地段,是一、二号线中最大的换乘站点。因施工现场地处交通要塞,施工时段、占地范围受到严格制约,原计划电气施工需30天。由于该站点主体单位中铁二局采取四象限同时施工,每天投入200余人、40余台大型机械,迫切需要在15天内完成电缆迁移。为服务主体工程,保障施工连续性、降低施工成本,电建分公司组织党员攻关团队主动优化施工方案,采取“5+2”、“白+黑”连续作业模式,及时增强施工力量,迅速调配工程物资。经过14天的日夜不间断施工,圆满完成该站点的电缆迁改任务,得到了轨交建设指挥部和主体单位的好评。
在轨道交通一号线39.2公里的战线上,电建分公司党员“上天”架设杆线,“入地”敷设电缆,奋战在急难险重任务的前线。施工界面限制,电缆通道不足,该公司党员在停电施工完成后,立即开始下一回线路施工准备,日夜不停连轴转;高温暴雨天气,施工进度严重受阻,该公司党员披上雨披,登杆作业,汗水浸透了衣服;电缆通道阻塞,需要破开运行排管,该公司党员全程监护、寸步不离,确保施工安全。截至目前,电建分公司已完成轨道交通一号线电力迁改工程108项,有效保障了通车运营时间节点。
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建设轨交电力“心脏”
牵引站是轨道交通运行的动力核心,将电力持续不断地输送至各站点,提供车辆牵引用电。轨道交通一号线共设有世纪大道和永和路两座牵引站,总容量为180MVA,采用双电源供电,涉及牵引站外线电缆敷设共65km。
牵引站的建设涉及变电、线路、电缆三个专业。该公司精心部署,抽调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专业配套的党员骨干组建突击队,多专业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有序推进。牵引站增扩间隔工作影响南通通富微电子有限公司正常用电,针对该企业高精密产品生产需要,原本2天完成的改接工作仅有8小时窗口期。项目负责人增派技术人员,带领团队将工艺逐步分解,落实到人,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改接工作,并成功送电。
牵引站施工过程中,电建分公司青年员工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他们以工代练,在实战中磨砺技能,全程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电缆敷设、终端制作试验等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安装和管理经验。永和路牵引站增扩间隔工作,停电时间短,新增间隔拼接难度大,安装、接线、试验、调试工作多,一个个难题摆在眼前。青年党员挺身而出、勇挑重担,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战,最终提前一天完成了送电。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青年党员结合QC活动,成功研制并应用了电缆防盗报警器,解决了人工看护电缆效率低、耗时多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电缆被盗概率。
两座牵引站双电源的成功送电,推动了轨交一号线“大动脉”的全线贯通,为轨交一号线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坚强保障。
经过近五年的建设,通明电建成功赢下了这场持久战。公司党员冲锋在前,员工担当有为,充分展现出电建人不怕吃苦、不怕流汗的奋斗精神,全力打造优质工程,做轨交发展的电力先行官,全面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宗鹏鹏 刘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