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丨董智:没什么“铁脚板”解决不了的问题-东台报业网

奋斗者·正青春丨董智:没什么“铁脚板”解决不了的问题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8560     日期:2022-07-29 10:04:14
6月7日,全国高考前一天,南京六合区遭遇强对流天气,席卷而来的大风冰雹将一基农田中央的35千伏输电塔拦腰折断,铁塔主材弯曲,导线断股、绝缘子坠落,电网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高考期间,保供电任务十分重要,但受损铁塔被田野包围,大型机械无法接近,运输、安装塔材只能靠工人们手提肩扛,怎么办

6月7日,全国高考前一天,南京六合区遭遇强对流天气,席卷而来的大风冰雹将一基农田中央的35千伏输电塔拦腰折断,铁塔主材弯曲,导线断股、绝缘子坠落,电网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

高考期间,保供电任务十分重要,但受损铁塔被田野包围,大型机械无法接近,运输、安装塔材只能靠工人们手提肩扛,怎么办?

“导线不能落地,先把导线集中到塔的一侧,人工架好半边塔,再把导线集中翻转到修好侧,架另外一半塔!”这个方案是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四班的班长董智连夜带着班组成员制定的。

“遇上这样的险情,常规做法是在地面组装好铁塔,直接用吊车吊装,但现场条件不允许。事故一发生我们就来勘察了现场,经过分析,这种方法最快速也最安全。”董智说,在他所负责的六合片区,线路大多穿越田野,特殊的地理位置,常常“逼”着他拿出特殊的解决办法。“只有多跑现场,才有面对问题的实力和底气。”

最终,抢修队员用董智的方案,快速恢复了故障。

一线出真知,现场见真功。正是基于工作13年来的“步履不停”,董智总能一次次“化险为夷”。对于今年35岁的他来说,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骨头”多么难啃,没什么是“铁脚板”解决不了的问题。

2018年1月4日,南京暴雪,凌晨5点,董智接到调度通知:“110千伏桃化2号线故障,重合不成功!”他立即起床洗了把脸,套上工装便冲进鹅毛大雪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日会那样的漫长……

暴雪导致六合地区14条输电线路跳闸,积雪一脚踩下去没过小腿,车辆毫无用武之地,董智只能徒步赶往每一个故障点,扑面而来的暴雪捶打着脸庞,强劲的冷风灌进嘴里,董智的工作服变成了“冰铠甲”。

那一天,董智对一条接着一条线路进行故障处理,步行超15公里,接打了100多个电话。最后一条线路送电成功时已是深夜10点。“那天的大雪让我终身难忘,穿着胶鞋的双脚早已没了知觉,但‘尽快恢复供电’的信念支撑着我,走!”

不仅是面对极难险重的现场或是极端恶劣的天气要走,走,更成为了董智的日常。

 2020年9月,刚刚援藏结束回到南京的董智,便迎来了身份的“升级”,副班长变正班长,随之而来的是要独立承担起班组的全部管理工作,仅7个人的班组,要面对1200多公里的线路,自己又离开输电运检岗位一年半,怎么办?

说“走”就走!

为了快速熟悉线路,每天上午,董智安排好班组工作就出发巡线。脖子上挎着望远镜,工具包里装着必备的检测工具,无垠的田野,只有他一个人。

 

“巡视是‘固定动作’,线路运维的难点更在于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施工、植树等活动都可能影响线路运行,这些都是线路 ‘隐患点’。”董智说 “隐患点”点多量大,且各有“脾气”,但他的“铁脚板”不怕这些“脾气”。

每天上午巡线,下午董智就挨个“跑”辖区内的隐患点,这些隐患点大多是通过现场监控装置或是无人机回传图像得知的,每个点,董智都会亲自到现场“探”个究竟,并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上几页,晚上带着现场了解的情况和问题回到班组驻地,趁热打铁研究分析,制定管控方案。

 

方案奏效没?他还要亲自检查,一个隐患点往往要跑三四趟,直到风险彻底消除,这个点才从董智的“目的地”里消除。“不掌握现场就没有话语权。”六合区100多处隐患点,董智全部了然于心。 

就这样,在做班长的这两年里,董智用他的“铁脚板”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将辖区内10处历史遗留难点问题逐个消除。凭着他日复一日的坚持,2021年六合班组线路故障数量较2020年下降73.3%,六合片区也成为南京输电线路故障率最低的区域。 

“咱们干输电的,不行千里路就没有真功夫,但热爱让人风雨兼程。每每抬头看着这些能源大动脉,想到自己‘走’出了万家灯火不息,脚底下也更有劲儿了。”董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