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举手之劳,难能可贵
人走灯关、少乘电梯、一公里内步行、自带购物袋、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全国节能宣传周里,节能小知识的分享多了起来。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对大部分人来说可以算是举手之劳,但却难能可贵!
节能,早已不是陌生概念,绿色低碳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尽如想象美好。我们常常看到,节能的“举手之劳”有很多人没这样做或者是没能坚持去做。究其缘由,发人深省。或许有人振振有词:做不做这些小事是个人自由。殊不知,绿色低碳,每个人都是责任人。还有人认为,生活水平高了,浪费一点也无妨。的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享受便捷舒适生活无可厚非,但这决不能成为成为浪费的理由。
拿一度电来说,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它的能量却不容小觑。有科普知识介绍,一度电可以烧开近8公斤的水,可以让手机充电100多次,可让一台普通空调运行1.5小时。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度电,几毛钱,对大多数人来说,并非“浪费”不起。一升水、一张纸、一个一次性餐具,等等,同样如此。但是,有些行为着实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告别“浪费”、厉行节能的意义重大。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种种数据表明,我国能源资源并不富裕,人均资源占有量更低,能源浪费问题不可小觑。每个人每天浪费一点点,一年就是天文数字。因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利国利民,至关重要。绿色低碳,更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付诸于行动。
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举手之劳,为何不“劳”?诚然有种种主客观原因,但“劳”的意愿不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节能宣传周”的意义也在于此。通过倡议,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把“绿色节能”作为选购家电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让大家外出就餐以“光盘”为荣,让越来越多建筑采用环保节能技术,让绿色节能成为社会新时尚,让节能的举手之劳变“我应该”为“我愿意”并蔚然成风。绿色低碳,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节能理念并积极行动起来。
绿色节能,从我做起。节能,需要人人参与其中,需要更多人行动起来。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身边有的河流湖泊污染严重,它是一点点变黑臭起来的,积重难返。而“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则告诉我们,节能并非事不关己,而是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升油。我们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人人坚持节能,一举手一投足,不弃微末、日积月累,可以想象,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
绿色低碳,贵在坚持。从“知道”到“想到”,从“想到”到“做到”,再从“做到”到“习惯养成”,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都清楚,节能的举手之劳很容易做到,偶尔为之并不难,难能可贵是坚持,是让节能的“举手之劳”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使之“习惯成自然”。当然,节能生产生活方式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可以看作是一场耐力长跑,唯有努力让节能成为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耐力一步步向前跑去,才能真正“节”出实打实成效,为绿色成为美丽中国鲜明底色贡献一份力量。(马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