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谋发展 绿色低碳开新篇-东台报业网

奋楫笃行谋发展 绿色低碳开新篇

来源:苏州供电公司     点击数:466     日期:2022-05-19 11:22:50
5月17日20时许,苏州388路公交车结束当日运营驶入吴中区金山路停保场公交充电站,根据大屏显示指引,停入E区18号充电泊位开始充电。去年底,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完成了对该充电站的第三期扩建,使其成为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电桩充电、电池检测于一体的省内首座交直流混联智慧公交充电站。这是苏州供电公

5月17日20时许,苏州388路公交车结束当日运营驶入吴中区金山路停保场公交充电站,根据大屏显示指引,停入E区18号充电泊位开始充电。去年底,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完成了对该充电站的第三期扩建,使其成为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电桩充电、电池检测于一体的省内首座交直流混联智慧公交充电站。

这是苏州供电公司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践之一。自2021年以来,该公司聚焦受端电网能源消费新形态,持续深化清洁供应、智慧配置、灵活存储,抢抓机遇、创新示范,努力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苏州样板。

内增外引 清洁替代 

苏州享有“世界工厂”“制造之都”美誉。作为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其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省的20%,全社会用电量高居全国城市第二。但用能大市也是资源小市,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呈现出能源消费型城市的典型特征。“近年来,苏州按照‘电从远方来、电从身边来’的能源开发理念,在大规模引入区外来电的同时,深挖本地清洁能源开发潜力。”苏州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陶叶炜说,苏州土地资源稀缺,并不适宜建设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适合建设风电的地方更少之又少,因而,分布式光伏是更合适的选择。

苏州供电公司全力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服务工作。仅2021年,苏州就有1125家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比上年增长84.73%,总容量达37.25万千瓦,增长80.28%。至2021年底,苏州全市已累计并网分布式光伏达168万千瓦。

去年9月,苏州市吴江区、常熟市、吴中区、相城区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市场未火,政策先行。如何吸引社会各方参与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2021年11月19日,《苏州市吴江区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成为全省首个包含储能补贴的整县光伏开发实施方案,也是迄今全国区县级补贴力度最大的分布式光储系统支持政策。

方案出台前,国网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主动对接区人民政府,调研国内外已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结合江苏和吴江当地实际,撰写专题调研报告,积极向政府献言献策,最终相关建议被吴江区政府采纳,促成了方案出台。

政策效益立竿见影。据统计,方案出台至今,吴江区已有29家企业、21户居民完成了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立项,总容量达2.76万千瓦。

在眼睛向内的同时,苏州供电公司盯紧“电从远方来”不放松,紧密配合白鹤滩特高压入苏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配套送出工程施工。

除了占地约35公顷的虞城换流站,白鹤滩特高压入苏工程在苏州境内线路全长7.2千米,新建铁塔17基。苏州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田强介绍,2020年12月工程启动建设之初,该公司就成立了建设工作专门领导小组,按照一体化协同推进模式,全力做好工程属地保障和保电工作。

去年3月,虞城换流站站址现场发现多处疑似古墓,按照政策文件要求,工程必须全面停工以便考古挖掘。然而工期紧迫等不起,为保障工程进度,苏州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市文物局,经过9次协调讨论,取得理解与支持,最终除勘探到疑似墓葬的重点区域外,其余正常施工,有效保证了施工建设的连续性。

为了确保四川水电在苏州顺利落地,苏州供电公司正在编织一张配套送出工程“大网”——全长132.6千米的11回500千伏线路的新建和改造,加上220千伏及以下线路迁改工程16项。

“白鹤滩特高压入苏工程将分两个阶段投运,目前第一阶段投运工作相关联的5回500千伏线路已全部建成,确保6月底顺利接纳先期送达的400万千瓦清洁水电,保障夏季高峰用电可靠供应。”田强介绍,配套送出工程整体进度目前已完成约60%,其余线路也将在年底前全部投运。

先行先试 优化配置 

在苏州吴江区的泓晟塑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厂房里,直流化改造后的86台注塑机机声隆隆。“直流化改造后,我们生产线的能量损耗降低了约2%,平均每月节电约3万度。”该企业董事长蔡凤琴说。

蔡凤琴所说的用能变化,得益于苏州供电公司参与建设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今年1月18日,经过3年研究攻关,该项目通过国家工信部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苏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专职周敬人介绍,该项目建设了目前国内外应用场景最丰富、源荷种类最多、技术装备最新的直流配用电系统,累计接入直流负荷10.5兆瓦,并网屋顶光伏6.2兆瓦,安装用户侧储能2兆瓦时,改造交直流混合用电居民用户150户,研发生产15种直流家电,各应用场景能效提升2%以上,构建了完整的中低压直流配用电生态。“光伏发电本身是直流电,在直流配用电系统中可以直接供给变频空调等直流家电,无需逆变转换成交流并网,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率。”周敬人表示。

新能源的随机性与波动性,让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为此,苏州供电公司率先探索电网侧储能研究,利用储能技术助力电网调峰、调频,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立足安全,是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底线。2021年,北京丰台区“4·16”储能电站较大火灾事故发生后,苏州供电公司认真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将昆山110.88兆瓦储能电站停运,积极开展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并邀请国家能源局和国网江苏电力多位专家赴现场检查电池消防安全管理等,组织开展消防联合演练、自动电压控制(AVC)调试等工作。

当年10月28日,苏州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恢复并网运行的昆山储能电站及时参与电网调峰,于13时至17时持续向电网“放电”,累计为大电网“补给”电力15.4万千瓦时。自此,该储能电站每天参与调峰,为缓解高峰供电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用好电网储能设施的同时,苏州供电公司积极拓宽负荷侧灵活调用能力,推动用户侧储能建设,形成多方联动调节电网负荷的生态。

去年10月,苏州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江苏综合能源公司为瑞萨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编制了光储一体化方案,建议其新增1.7兆瓦分布式光伏和4.5兆瓦时分布式储能。方案被该企业采纳,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计划6月并网。据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储能系统可在用电高峰期稳定运行3小时,有力支撑苏州电网调峰需求。

倡导节约 绿色低碳 

2021年,苏州供电公司聚焦能源消费新形态,围绕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深化“供电+能效服务”,加强网荷高效互动,不断推动能源消费升级。

在苏州各港口,电气化正在成为降碳减碳的绿色密码。2021年6月15日,太仓港四期集装箱码头岸电系统建成,能同时为全部4个泊位靠港船舶供电,最大可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停靠期间的用电需求。截至目前,太仓港已累计建成57套高低压岸电系统,总容量超过2.7万千伏安,每年可替代电量约178万千瓦时,节约燃油消耗623吨,减排二氧化碳1968.7吨。

推动能源消费升级,苏州供电公司实招频出,成效显著:2021年4月,推动江苏永钢集团启用苏州首批20辆电动重载货运车辆;6月,推动爱慕生态工厂完成内部所有终端能源电气化改造,建成了全省首个“全电工厂”……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推动建设苏州沿江、沿河岸电设施742套,实现非危化品码头岸电全覆盖;建成2900余个充电桩,2021年充电量达1.2亿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3.9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88万吨。

为了让能源大数据“能说会算”、用能更加绿色低碳,苏州供电公司于去年11月建成江苏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唯一区级试点——苏州工业园区能源大数据中心,并同步推进苏州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

苏州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全面汇集整合政府、供电公司、第三方机构的水、电、气、热等多种能源的生产、输送、转换、消费数据并全景展示,已接入全市6万家工商用户的用能数据,并按照“一企一档”标准,建立了企业用能诊断分析档案。

2021年11月,苏州供电公司通过能源大数据中心监测发现,吴中区共创方程式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综合能耗远高于同类型企业,随即上门开展“供电+能效”服务,为其量身定制了多联机(VRV)空调能效管理系统方案。“该系统可以根据区域功能和使用时间的不同,独立控制各个区域的冷热系统,并通过设备自动化运行,降低过多人为因素干涉,实现对空调智能化管理,从而达到节能目的。”苏州供电公司吴中供电服务中心专职徐涛说,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6月建成投用后,空调系统能效比将达3.5,与传统控制方式相比,预计每年可节电15%,约15万千瓦时。

推动网荷高效互动,苏州供电公司更是积极作为。2021年,该公司组织企业积极参与需求响应申报,使需求响应资源池由100万千瓦增至130万千瓦。“我们通过采取激励措施、签订协议、试点建设等方法,将企业电力负荷转化为电网的可调节资源,在电网供需出现失衡时,通过客户主动调节用电负荷来改变潮流分布,更好满足经济社会用电需求的同时,确保电网安全经济可靠运行。”苏州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李洁介绍,2021年大年初一至初三,该公司有效利用需求响应资源池,组织实施填谷需求响应,共计131户企业参与,最大单次响应量达71.1万千瓦,规模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