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责任抓实干 运检提质保安全
5月2日清晨,公司变电运维人员前往220千伏九龙变开展220千伏母线停役工作,仔细检查开关与刀闸的位置,认真查验信号状态,严格执行倒闸操作相关规定,确保每一步操作准确无误,为扩建3号主变打下基础,满足夏季用电高峰期客户用电需求。
作为省会大供企业,履行好电力保供首要责任至关重要。公司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举措,持续推进设备管理“五强化、五提升”精益发展三年行动,以强基固本为主线,以数字赋能为支撑,提高可靠保供能力。运检部有序推进春检各项任务和季节性运维工作,运用数字化转型提升运维检修效率,并建设全业务核心班组,牢牢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
业务数字化转型,推进设备管理更加智慧安全
随着南京电网设备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推进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迫切需要。在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纲要》引领下,公司根据网省公司相关部署,围绕装备智能化和作业机械化,推进数字技术与设备管理深度融合,运维、抢修等业务更加智慧,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输电运检人员对220千伏庄殷线开展无人机巡视,检查线路通道安全(邵海雯)
4月28日上午9时,江宁公司配电运检人员通过PMS3.0平台(新一代设备资产精益管理系统),远程派发了10千伏元山线巡视工单。正在对同片区域110千伏殷望线开展无人机巡视的输电室技术人员接单后,一并完成了配网线路——10千伏元山线的无人机巡视工作,并在PMS3.0平台移动端上传巡视影像,实现主配网“一单一人一机”数字化协同巡检。相较于对主网和配网分别开展人工巡检的方式,主配网无人机数字化协同巡检可减少近40%的时间成本,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让配网巡检更加精益化。
随着南京500千伏输电线路运检业务回归,公司不断优化输电运检业务体系。基于PMS3.0和输电全景系统,公司启动输电全业务智慧管控微应用建设,加快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目前已完成无人机精细化巡检6700余基,实现500千伏线路精细化巡检100%。
变电运维人员在富城运维班对220千伏嘉庆变电站进行远程操作巡视。(李梦园)
4月14日,公司在富城运维班建成省内首个“远程操作+智能巡视双替代”班组,实现从无人值守到远程操作巡视工作模式跨越。依托智能运检技术,变电站运维人员运用“一键顺控”技术和远程遥控代替人工倒闸操作,运用高清视频、机器人和图像识别算法等数字化手段代替人工巡视,足不出户就能在班组驻地对所辖变电站完成远程智能巡视和远程操作,不仅高效,操作准确率也能到达100%,减少因人为失误或巡视遗漏而导致的跳闸事件。
据了解,面对突发疫情,公司安全有序调整生产计划,顺利完成牧龙变220千伏母线设备集中检修等265项电网春检任务,编发《南京公司设备隐患治理跟踪表》,治理设备隐患1520项。
检修项目自主实施,打造全业务核心班组
设备运检班组的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电网安全。为强化运检人员业务技能提升,今年初,公司贯彻落实省公司相关工作要求,全面启动设备运检全业务核心班组建设,覆盖输电、变电、配电各专业全业务。
4月19日,在110千伏东山变电站工作现场,变电检修人员对主变压器进行吊罩大修。(杨阳)
通过编制实施核心班组建设方案和技能提升工作方案,公司组织运检人员深度参与设备出厂验收、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业务内容,以“老带新”、现场教学、技能培训等方式,探索“干中学、学中干”的培养模式,提升班组人员自主实施核心业务的能力。
4月29日,在110千伏东山变电站工作现场,变电检修人员完成了对第一台对调主变压器的吊罩大修。相较于传统主变直接增容,此类主变交换方式不仅可以将工期由两年缩短至50天,费用节省至原来4成,而且能赶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满足区域用电需求。
此次东山、桥北两台主变压器交换工程由变电检修室自主实施,是公司今年迎峰度夏工程之一。8名员工全程参与到绝缘试验检测等工作中。据了解,变电检修室以生产技改大修项目清单为基准,兼顾班组承载力及仪器仪表工器具配备情况,合理界定核心业务清单。预计今年底,变电专业自主实施技改大修项目业务覆盖类型比例达60%,业务数量比例达30%。
3月17日,变电检修室220千伏变电检修一班在220千伏牧龙变开展设备检修工作,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杨阳)
为了加强安全质量管控,公司按照“谁使用、谁编制、谁修订”原则,修订全员安全责任清单,健全完善安全责任网络。对于自主实施的核心业务,做好“一项一案”,加强风险综合研判,不断优化现场运行方式、停电方案及施工方案,严格执行现场勘查及“三措一案”制度。
主变外罩长、高均接近3米,重约5吨,起吊过程中容不得一丝疏忽。为了防止起吊初期外罩晃动,4名检修人员站在变压器四角,用缆风绳牢牢牵引主变。起吊期间,站在外罩上方的检修人员居高临下瞰整个施工现场,眼观六路适时调整起吊角度,确保外罩时刻保持平衡。在吊车的轰鸣声中,沉重的外罩被缓缓吊起。
创新技术减少停电时间,提升供电可靠率
4月28日,江宁公司工作人员运用紧凑型配网柔性合环系统,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将10千伏南山线上的负荷转移到10千伏滨花线上,随后对10千伏南山线南滨支12-1、12-2号杆进行消缺作业,拆除老旧杆线。整个过程滨江地区2600余户用户供电稳定,消缺“零感知”,保障假期居民用电可靠。
江宁公司工作人员运用紧凑型配网柔性合环系统完成不停电转移负荷。(杜佳源)
以往,在不同的配电网络间互相转移负荷时,通常需要先停电、后转供,会造成涉及到的配电网络5至10分钟短时停电。为进一步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公司联合研发紧凑型配网柔性合环系统,实现10千伏线路不停电灵活安全转供。通过不停电作业技术创新,停电时间进一步减少。
今年以来,公司加快配网不停电作业体系建设,编制行动方案,补充配置各类不停电作业车辆,培养不停电作业人员,持续提高复杂类不停电作业能力。此外对配网停电计划也加强了审批,做到“能带不停、能发不停、能转不停”。目前已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2600余次,同比增长近50%。
4月19日,电缆运维人员在110千伏嘉雨线电缆故障抢修工作中,安装新型自延修复接头应力锥锥托部位,为接头整体制作做好准备。(蔡诗伟)
除了不停电作业技术创新,故障抢修各环节技术创新同样值得关注,为的就是抢修速度快一点、停电时间少一点。4月19日,在110千伏嘉雨线电缆故障抢修工作中,电缆运检室首次使用自延快速修复技术完成故障抢修,大幅缩减抢修时间、降低抢修成本。
在常规的高压电缆线路本体故障抢修工作中,抢修人员在切除故障点后,需要根据切除长度重新敷设一段新电缆,并制作两处接头来完成线路修复,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停电时间一长容易发生电网风险。
为此,电缆室开展专项攻关,研发出自延快速修复中间接头,接头内部长度可延长,满足两端电缆间距小于400毫米电缆连接。故障抢修时,抢修人员仅需开挖故障段,安装一个接头便能完成全部抢修工作,解决以往重新敷设电缆并安装两处接头的问题。在复杂恶劣地理环节下,这一新型电缆接头也能长期安全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