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乡村③】电亮发展之路 赋能乡村振兴 ——国网阜宁县供电公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东台报业网

【我和我的乡村③】电亮发展之路 赋能乡村振兴 ——国网阜宁县供电公司助推乡村经济发展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348     日期:2022-04-25 14:56:53
编者按: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从村容村貌到民俗民风,从现代农业到富农产业,电力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和我的乡村」专栏将走进盐城各地乡村,透过一草一木、一家一户的变化,记录乡村的变迁,讲述新时代“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的故事。近年来,阜

编者按: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从村容村貌到民俗民风,从现代农业到富农产业,电力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和我的乡村」专栏将走进盐城各地乡村,透过一草一木、一家一户的变化,记录乡村的变迁,讲述新时代“乡村振兴,电力先行”的故事。

近年来,阜宁县供电公司持续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紧紧围绕阜宁农村电网建设、推进乡村电气化等工作,着力增强农村用电保障能力,多渠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属于电力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风香花尽开 桃源入梦来

4月2日,阜宁县羊寨镇桃花源景区里,万亩桃花在枝头成串成串开放,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婀娜多姿的绽放着。

“北三乡,穷叮当”,这是过去当地人对羊寨、北沙、芦蒲三个乡形象的比喻。当时的羊寨镇一带几乎年年遭受水灾,小河小沟白浪滔天,人们靠打鱼摸虾糊口为生,历尽艰难困苦。

2016年,阜宁县将羊寨镇的桃花源经济生态建设纳入重要发展事项。在阜宁县境内31.7公里,沿线根据当地土质招商引资开发桃、梨、银杏等规模化果木业种植,带领农民脱贫与致富。阜宁公司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发展规划,仅用4天时间就拿出桃花源经济生态建设工程的初步电力设施施工方案。共迁移电杆321根,迁移低压线路17.8公里,总投资300多万元。

每年4月初,随着“桃花源”的桃花竞相盛开,当地也会迎来乡村旅游的旺季。为保障客流增长带来的用电高峰,阜宁公司羊寨供电所都会组织人员深入所在的单家岗村,对供电线路进行特巡,检查农家乐的用电情况。近三年受到疫情影响,外地游客大幅减少,桃花源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为让种养殖户用电无忧,羊寨所主动上门服务,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和提供有力的供电保障。

“旅游公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灌溉用电也充足,一亩地收入能达到3万元。”说起羊寨镇的变化,苹果种植户李明强很是开心。

2021年,为进一步满足羊寨镇经济发展,为阜宁渠西地区新增用户的接入创造条件,阜宁公司结合电网规划新建变电站1座,架设110千伏线路21.4公里,进一步完善了羊寨镇电网网架结构,大大提升了区域供电能力,有效满足了该地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

电亮“民族村” 左范更有范

“左范少数民族村能有今天的良好局面,真的离不开供电人用心周到的服务,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啊!”4月15日,面对前来服务的阜宁公司芦蒲供电所员工,左范少数民族村党总支书记左栋梁深有感触的说。

阜宁县芦蒲镇左范少数民族村,地处阜宁、涟水、楚州三县交界处,全村村民来自11个民族,2006年经省民委批准挂牌,是盐城市5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总人口2008人,544户,其中少数民族55户,人口142人, 其大部分土地在废黄河堆堤上,以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是当时的芦蒲镇三类村。

2018年4月8日,“同心汇盐,石榴花开”盐城市统一战线系统精准帮扶少数民族村活动启动仪式在芦蒲镇左范少数民族村村部举行。“经济要发展,电力应先行”,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阜宁公司主动上门服务,发杨了革命军中马前卒的作用,先后完成了左范少数民族村党群服务中心屋顶光伏发电和五座排灌泵站的建设,为村属康居工程以及与之配套的左范少数民族村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广场的亮化工程施工,帮助108户危旧房村民过上了明亮、幸福的生活,使村民们实现了安居梦、乐居梦。

近年来,市县两级政府抢抓省政府连片扶贫开发黄河故道的新机遇,精心打造果品加工产业园。左范少数民族村2359亩土地,70%在黄河故道堆上。如何使昔日的飞沙黄土地,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银滩,尽快解决电力供应问题是当务之急。阜宁公司合理规化、巧妙安排、优先实施,新增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3.2公里,为左范少数民族村的黄河生态农场、乡村采摘旅游、金银花药材种植等增收致富项目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石榴花开艳,籽籽紧相连。在电力的加持下,左范少数民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攀升,左范少数民族村的11个族别的村民们正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共同致富。

大棚电力足 结出“致富果”

4月14日,阜宁县陈集镇汪朱村高效种植大棚里忙碌的老农正在向货车上装运往抗疫一线的青椒、黄瓜、西红柿、包芯菜等各类的蔬菜。

汪朱村现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3000亩,其中设施大棚蔬菜面积1398亩,是上海市蔬菜直供基地。高效渔业面积1500亩,高效农业种养本土化率达90%以上,带动全村近2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

“这一切都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不仅为我们修好了路,更为我们架好了线,我们才有了发展的机会,老百姓有了希望,干劲就足了,日子就会一天的比一天好!”汪朱村党总支曹党生书记开心的说道。

2008年,看着不断架设的一条条电力线路,曹党生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思索着有了电就可以搞点返季节作物种种。于是,他向当地供电所求助,了解大棚电气化的相关知识。当时的“村电工”曹建华主动上门,为他提供全程用电指导,帮助其建成了汪朱村的第一个简易温室西瓜大棚。当年12月份,西瓜种子在有电加热的温室大棚发芽生长,次年的五月份第一批又红又甜的大西瓜正式上市,由于是返季节上市,当年曹党生就获得很高的收益。

为了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曹党生萌生了要扩大种植面积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想法,他承包了100亩土地,盖起了新大棚。种植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对电的可靠性要求就变得更高,阜宁公司为让村民们的致富路充满电,将此列入新农村电气化重点建设项目,除了对所有线路提高一个等级设计架设外,还定期开展线路运维检查并及时组织人员现场勘查、测量负荷,实施增容改造。

近两年,阜宁公司先后为汪朱村架设400伏线路1.2公里,更换变压器2台,有力满足了养殖、种植户的用电需求。

如今,汪朱村高效农业、规模水产、家禽、畜牧养殖遍地开花,还成立了阜宁曹党生蔬菜种植农业合作社、汪朱村家禽养殖合作社以及铭流畜牧养殖公司等一批促进农业发展的企业和合作社。2021年更是通过发展规模种养、兴办蔬菜深加工企业等路径,实现村集体增收超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