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10天志愿服务,累并快乐着——一名核酸检测志愿者的自述
3月19日接到市级机关工委的通知,招募中心城区核酸检测志愿者,我和几名同事主动报了名。
一开始预通知的志愿服务小区是运河春天,连续十几天,志愿者们边上班边待命。随着疫情形势逐渐严峻,3月31日下午,接到正式通知:4月1日凌晨开始,所有志愿者转为在居住小区“就地”支援!晚上与苏源阳光小区党支部书记完成对接后,为了保持好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大概10点就睡觉了。可能是内心深处对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未知,抑或带着对志愿服务的期盼,迟迟难以入睡,拿出手机调了5个每隔10分钟叫醒的闹钟......
4月1日,4点10分,起床、洗漱、穿上红马甲下了楼。4点30分不到,社区、物业、医护人员和其他志愿者陆续到位。而且不知道在多久前,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已经把条幅、宣传板、帐篷、桌椅、物资都摆放妥当了。小区里一共设置了2处检测点,我所分配到的任务是维持排队秩序和管理小区南门的出入(事后才知道,责任和压力满大的)。
5:00不到,检测正式开始。有过上一次全员核酸演练的经历,邻居们也很配合,很快陆陆续续排起两条长龙,检测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清晨的阳光轻柔地照耀着,满眼的绿色青翠欲滴,疫情以来我还是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能为别人做点事情,心情格外愉悦。悄悄拍好了照片,想发个朋友圈,却一直没有时间,因为早起的老年人较多,几乎每个人都需要帮助使用手机进行线上预约。好在我们人手比较充裕,在一开始手忙脚乱、疲于应付之后,我逐渐习惯了这种节奏,变得熟练起来。其实,即使被分配到维持秩序这类看似简单的任务,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松,更不用说直接为每位检测者服务的医护人员了。“志愿者”三个字,更多的是一份自觉的责任!
由于我所在的“岗位”距离小区出口和检测入口很近,人来人往,我需要提醒每一个人。“您好,是来做核酸的吗?请在此排队,保持一米距离,登记信息后再做核酸。”为了确保人员流动的秩序,我必须一遍一遍重复这些话。整个早晨,说了不下两三百次吧。大部分的邻居恰巧也都是同事,他们也都能理解,都会微笑着说句“谢谢”。
偶尔,也会有“着急上火”的个别人。大概上午九点,有位不愿意做核酸急着上班打卡的大姐,跟物业人员发生了一点争执,我连忙上前好言相劝,算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吧,让她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最后同意做检测。还有一位不做核酸准备直接外出买香烟的大叔,被社区工作人员拦了下来,告诉他现在实施静态管控,我及时过去帮他拨打了小区门口超市的电话,超市老板采取“不接触”的方式送来了两包香烟。
10点多,气温逐渐回升。不少人都是穿着单衣下楼,我的红马甲里还是带绒的卫衣。一直站着,加上重复的话,有些头晕和疲乏。只能趁着偶尔人少的三两分钟,快速喝上两大口水。
中午12:00开始统一分发盒饭,其他岗位陆续轮流吃饭。两位医护人员非常年轻,为了避免防护用具来回穿脱,她俩一直坚持1点半才准备用餐。其中一位医护小姐姐看到我递给她的盒饭,高兴又略有害羞地说:“太饿了,我可以吃两份吗?”我说:“当然可以了,水果你也有两份!”从早晨5点到下午1点多,期间不吃不喝,没有任何休息,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中暑都有可能,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
18点至22点,我负责值晚班,主要负责管控小区人员和车辆的进出。大约19点的时候,一位五六岁的小朋友拿着一瓶饮料向我小跑过来。“叔叔辛苦啦,送你一瓶雪碧!”我当时非常感动,收下了小朋友的心意,小朋友也腼腆地笑了,他的笑容又如万源西巷盛开的樱花,纯洁绚烂。
但是由于“事发突然”,小朋友离开以后我都没来得及询问是哪一栋哪一户邻居家的孩子。让孩子们在小小年龄,对他人的付出心怀感恩,并用实际行动去表达,真心为这样的家长点赞。
22:30,一天的志愿服务结束了。回到家已经非常累,洗个澡,换了衣服我就躺下休息了。而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他们还在继续忙碌,更多是赶回到各自岗位上继续没有完成的工作。
在后几轮的核酸检测中,很多邻居都对我点头示意,我感觉彼此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默契和熟悉。对于第一次参与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我,社区居民给予了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4月10日,共计十天的志愿服务圆满完成,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听到邻居们一句句由衷的感谢,让我又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疫情之下,还有无数的医护、警务、社区等人员都在一线忙碌着,考验他们的不仅是体力精力、心理承受力,还有顾大家舍了小家的工作与家庭的平衡。正如那句话所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每个人尽一份力、发一点光,汇聚萤火之光,就能照亮整个星河。不负青春,力抗疫情,愿山河无恙,你我皆安!(曹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