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天堂 崇绿发展
3月28日,在江苏苏州常熟市的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虞城换流站作业现场,1300余名工人正在进行换流阀、换流变等电气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土建收尾工作,确保落点苏州的第三条特高压工程顺利推进。
苏州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用能大市与电力负荷中心,受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制约,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国网苏州供电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抓好能源“供应、消费”的两头,持续加强属地保障,深植绿色理念,推动清洁能源受端电网建设,大力推广电能替代,加快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为高质量发展“新天堂”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强化属地保障 构建清洁能源供应系统
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我国“西电东送”核心枢纽工程,起于四川凉山州布拖换流站,止于江苏苏州市虞城换流站,是继800千伏锦苏线、1000千伏淮上线之后第三条落点苏州的特高压工程。该工程配套送出工程共涉及11回500千伏输电线路,全长132.6公里,在苏州境内新建铁塔共348基,跨越铁路5处,跨越高等级公路27处,工程任务艰巨,政处难度很大。
自2020年12月工程启动建设以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统筹安全与发展,全力做好属地保障和保电工作,先后协调市级层面召开生态影响评估论证,创新采用线上林地审批手续方式,并取得江苏省首个设区市政府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意见,缩短办理时间约3个月。同时,六次召开现场会议,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高效破解了厂房拆迁立塔等难题。今年1月26日,白鹤滩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虞城-木渎500千伏线路工程属地工作全部完成,为白鹤滩工程顺利投运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目前,白鹤滩虞城换流站和各配套送出工程均在有序推进中,计划于今年6月份首批投运400万千瓦容量,年底前将全面建成投运,供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工程投运后,每年最大输送电量约30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地区原煤消耗1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42万吨。
与此同时,苏州供电公司还聚焦“电从身边来”,积极推动本地分布式光伏建设。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常熟市是国家能源局首批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计划装机容量合计186.57万千瓦,其中吴江计划装机100万千瓦。为配合开展整县光伏试点建设,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率先在吴江区开发了省内首个“光伏监控管理平台”,并于2月14日正式投入运行,接入吴江整县光伏首批试点项目——泓晟塑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光伏和储能项目相关数据。
据介绍,该平台可实时监测吴江全区光伏电站分部、发电量及运行情况,及时捕捉光伏电站异常报警、输出线路电流和电压异常波动等现象,并初步判断故障原因,实现光伏电站可观、可测,有效降低分布式光伏波动性对配网安全运行的不利影响,对于打通政府、供电公司、光伏企业和光伏用户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苏州市整县光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厚植绿色理念 推动能源消费低碳转型
3月13日,在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最东侧的萌芽工坊内,工坊负责人王小春在手机APP中设置好喷灌时间、生长温度等参数,电动喷灌设备便自动开启,开始为新出芽的豆苗浇水。
作为国家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苏州正在掀起一场能源绿色消费新风尚。2021年末,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东林村携手打造“低碳数字化乡村”。该公司多次走访服务东林村,了解其发展规划和用电需求,超前服务为其量身定制了“低碳”数字化乡村建设方案,重点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气化厨房、智能养殖、电动喷淋、空气源热泵等技术,而今年2月投入试运行的萌芽工坊便是该方案的落地成果之一。
萌芽工坊占地50亩,一期建设25个育苗大棚,目前已投用了16个。在打造全电化、智能化的豆苗培育基地过程中,苏州供电公司采用“全电共享”模块化电力设备租赁新模式,新增1台5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为豆芽生产提供充足的电能保障。依托电能,培育基地通过自动喷灌装置等实现了豆苗生长过程中湿度、温度的精准控制,从而实现了豆苗培育高效化和低碳化。
交通领域清洁化也是苏州供电公司关注的重点。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上升,居民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统计,仅去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达2.5万件,占全省30%,较2020年增长160%。“预计今年苏州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李洁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与繁荣,不仅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打通上游资源、企业发力,更需要下游基础设施托底。
2月25日,苏州供电公司联合政府部门印发了《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新政明确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停车位要100%具备充电设施安装接入条件,应按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充电桩,旨在解决住宅小区充电设施接电“最后一百米”的报装难题。在新政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利于推进苏州交通领域电气化进程。
“今年,苏州供电公司聚焦能源消费新形态,积极推动补贴支持政策出台,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将在工业领域规模化打造全电工厂,在生活消费领域推动新建全电厨房400个,在农业农村领域推广乡村电气化项目600个,完成替代电量23亿千瓦时,持续扩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推动苏州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李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