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假期补习如何真正降温
时至寒假,各类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外补习班、培训班也正忙着招生。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贯彻“双减”要求,一方面家长仍“一窝蜂”把孩子送往校外各种真假“在职教师”所办的辅导班。补习班的存在何故何也?“放羊”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家长有“需求”,补习班才有“市场”。由于考试与升学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家长对孩子望子成龙心切,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口号的影响笼罩下,周末、假期逐渐变成了学校的延伸。此外,部分家长受到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招生宣传的过度渲染,为了避免孩子在假期掉队、为了避免孩子被“弯道超车”、为了让孩子在新学期名列前茅,整个假期强迫孩子“扎根”培训班,来弥补自己“本领恐慌”的心态。
其次,家长热衷为孩子选择校外培训,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其根源在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若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缩小城乡、区域特别是同一区域校际差异,推进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那么当下的择校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甚至不会发生;家长蜂拥将孩子送至辅导班的局面,也将不复存在。
那么“放羊”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
首先,应该让孩子放松、享受假期,经过一个学期的繁忙学习生活,适当的放松有益于再一次吹响总攻的“号角”。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一味的放纵,打破孩子本身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
其次,应当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思考的良好习惯。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是最好的解读,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要养成独立领会知识的本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深化知识,才能得到全面提升,实现良性循环。
最后,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所以,平时上学功课紧张,时间不够用,假期里要好好利用这宝贵的时间,读几本好书。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洗衣服,扫地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培养爱劳动的美德,体会父母的不易和辛苦。
所以,与其让孩子“痛苦”,不如让假期“有效”!(章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