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用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绿色发展-东台报业网

评论|用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待绿色发展

来源:苏电传媒     点击数:441     日期:2022-03-18 15:03:52
从冬奥会申办之初,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绿色位列之首”“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刷屏网络,各类科技手段加持下,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所有场馆100%使用绿电。成绩固然重要,但对于电网企业来说,100%供应绿电是否能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冬奥会申办之初,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绿色位列之首”“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刷屏网络,各类科技手段加持下,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所有场馆100%使用绿电。成绩固然重要,但对于电网企业来说,100%供应绿电是否能成为实现碳中和的最终目标?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你能想象到,江苏南通工厂加急生产的冰墩墩、北京冬奥会外国运动员来华国际航班等,这些场景中的碳排放也要计入赛事的碳排放量吗?梳理“绿色办奥”各种细节,实现碳中和对于电网企业的启示不仅仅应停留在供应绿电,更应该在树立系统观念、构建政策体系、争取技术突破等方面贡献智慧和经验。

树立系统观念,要解决“如何算账”的问题。从“含金量”可以看出,虽非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北京冬奥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管中窥豹,抽丝剥茧,北京冬奥会的排放源被分为筹办和运行过程、场馆和交通设施以及观众3大类,子类别高达200种。这些碳排放数据得益于我国碳市场的“前人栽树”,碳市场的数据库提供了碳排放的大量数据。电力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电网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能源大数据中心,将全社会的碳排放数据通过“电能”这一中间变量转化,监测碳排放情况,找到“真凭实据”。

构建政策体系,要建立“如何裁定”的标准。找到碳排放的“真凭实据”后,仅仅靠100%供应绿电、场馆减排等手段,还是无法实现零排放。本届北京冬奥会还通过支出林业碳汇量、合作伙伴捐赠减排量等手段,实现碳中和。仅仅“自说自话”还不够,北京冬奥会引入了“裁判员”,委托具有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资质的核查机构,实施第三方评估。通过透明化披露、第三方评估等手段,建立“如何裁定”的标准。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分布式新能源如雨后春笋般逐渐发展壮大,在如何准确全面地计算新能源发展带来的碳抵消值,需要电网企业精准调度、管理、监测分布式新能源。让每一度绿电可溯源、可查证,会为建立“如何裁定”的标准贡献经验。

争取技术突破,要立足“供应绿电”的本职。“张北柔直”工程、多能互补应用场景等一系列电网科技手段的加持,成就了100%供应绿电的“国网承诺”。实现碳中和,仍然要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电网企业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树立底线思维、迭代思维、创新思维、成本思维,在确保大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树立前瞻眼光、加大技术攻关、科学有效推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李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