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公司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服务“三下乡”工作侧记
“今年,供电公司给我们架了两条线路,电都已经送到地头了,确实减轻了我们很多的压力!”3月4日,新沂市时集镇水蜜桃种植户李刚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说道。几个月前,公司真汪共产党员服务队新沂十人桥分队的队员们在了解到当地水蜜桃种植大户李刚因为种植园没有电源点,灌溉必须使用柴油发电机后,就联系新沂公司相关部门,帮助他在地里架起了线路,解决了李刚的燃眉之急。
公司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17年,成立以来,11个分队近千名队员一直奔走在供电服务和乡村振兴的一线,把新技术、好服务送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解决了百姓致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今年年初,在中央宣传部开展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表彰中,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荣获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成为国网公司系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助力转型发展清洁能源“下乡”
2017年12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神农码头。这里原来是采煤塌陷区,经生态修复后变成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习近平总书记夸赞贾汪转型实践做得好,现在是“真旺”了。围绕“培育湿地、发展旅游”理念,该区一个个塌陷地被改造成生态湿地,从尘土飞扬的资源枯竭区蝶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区,村民依靠着“绿水青山”走上了致富路。
“大姐,最近生意好不好?”“好着呢!幸亏增加了两个充电桩,否则我刚购置的5艘电动船不好充电喽。”2022年2月26日,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贾汪分队队员王旭光来到潘安湖景区岸电服务区,一边调试刚投运的充电桩,一边询问在景区做游船生意的赵明秀大姐。赵大姐是青山泉镇房上村人,原是矿工家庭,矿场关闭后一家人靠务农为生。2015年,在潘安湖二期工程试运营不久,她便与亲戚联合承包了南湖码头,租赁了12艘燃油动力船做起了游船生意。但该船巨大的噪声伴随着滚滚黑烟,与湿地美丽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反差。
为助力地方绿色转型发展,打造服务“双碳”的示范样板,2021年3月,服务队与青山泉镇党委、潘安湖景区管理处党委开展“联建共建”,不到两个月时间,在潘安湖等5个贾汪生态旅游改造区建设了覆盖全水域的船舶岸电服务区,并推行“以电代油”试点,推广电摆渡车、电游船320台(艘),年节约用能支出420万元。如今,赵大姐已将燃油船换成了安静环保的电动船,冬去春来,络绎不绝的乘船游客让她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在此基础上,2021年6月,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还将“贾汪经验”推广到全市,实施船舶岸电全覆盖工程,至今已在徐州193公里京杭运河段、湿地公园保护段建成船舶岸电服务区56个,年预计替代燃油约5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0吨。同时,为了将“清洁能源替代”贯彻到底,徐州22座高速公路充电站和城区300个直流充电桩升级改造,实现“即插即充、无感支付”,以良好的充电体验推动电动汽车进一步普及。
强化末端覆盖优质服务“下乡”
“小伙子,我家只有一个电灯开关,晚上摸黑起床上厕所差点摔一跤,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2022年1月29日上午,家住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的独居老人王奶奶看到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设于集市上的“党员服务前移营业车”后,步履蹒跚地上前询问。值班队员孟庆兵等当即来到老人家,免费敷设室内线路,制作照明双控开关,解决了老人的难题。
徐州地区农村广袤,基层供电所服务半径较大,为竭尽全力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2019年8月,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创新设立了全省第一辆“党员服务前移营业车”。这辆不足6平方米的电动小车囊括了供电营业厅的基本功能,能提供现场抢修、政策宣传、业务办理等服务,同时配备有螺丝刀、验电笔、温度计等工具的“便民箱”,在社区、农村大集等人群聚集处摆摊设点,在安置小区集中入住时送“营业厅”上门,真正实现了“服务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2019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贾汪调研时,看到供电党员运用“党员服务前移营业车”靠前服务群众的举措,赞誉公司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是新时代文明的实践者。目前,“服务前移营业车”已累计服务客户1万余人次、覆盖村庄26个,办理各类业务1800余项。
“马小旺,我想安装一个电动汽车充电桩”2022年3月7日,贾汪区万安镇马庄村的陈大爷来到“家门口的党员电力服务站”,向智能服务机器人“马小旺”求助。经过短暂的查询,马小旺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老人详细了解释充电桩所需材料和办理流程。“儿子上班忙,只有我能来办业务,可我这带孙子也跑不远,真是解决了我的麻烦”陈大爷笑道。
为了进一步优化服务站点布设,公司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与贾汪马庄村党委进行结对,在马庄村委建设“家门口的党员电力服务站”,平日由村委会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引导,通过一位24小时在线的虚拟“党员”马小旺和远程在线协助党员责任区值班人员共同提供电力咨询服务。此外,村民还可以通过服务站内的一体化自助缴费系统、电脑一体机业务查询系统办理基础业务,真正实现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一车”“一站”与营业服务站点编织了密集的服务网络,目前该服务队在各县区共设立“党员服务驿站”等不同形式的乡镇服务点9处。
推动电气赋能科技普惠“下乡”
2021年7月,邳州市四户镇王庄村村民、68岁的王献之来到自家银杏林,试着将取电卡插进排灌站外的电表卡槽,水泵轰鸣,源源不断的水流喷涌而出,流向林间。王庄村是银杏种植专业村,全村银杏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以往,由于银杏林距离最近的电源点有1公里路程,每到盛夏灌溉时节,村民们需排队用村里的柴油机灌溉,灌溉效率低下不说,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提升乡村电气化水平,2021年,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依托11个分队60个小队的总分队管理模式,网格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服务队百镇千村走访活动,约600余名党员深入村镇,收集农业产业典型用电问题,量身定制电气化改造方案。在得知王庄村村民灌溉难的现状后,服务队立即进行了现场勘查,为该村申请了40千伏安的灌溉用电,将电源送到了地头,同时帮助该村安装了抽水泵,建起了小型排灌站。同时,为解决不同地块浇水电费难以分割计算问题,服务队员从“共享单车”中受到启发,在排灌站水泵电源进线电杆上安装了刷卡“共享电表”,用‘插卡出水’解决了邻里矛盾纠纷。
要带领农民致富,推广现代化农业,推动科技“下乡”是绝佳路径。2021年9月,在徐州铜山台上草莓种植园,服务队深入走访了解用户需求,因地制宜推广现代化农业,帮助村民对10座草莓棚进行电气化改造,引进高架无土自动化培育系统、卷帘机、环流风机、补光灯等设备,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每年节约用水、人力等成本高达40%以上,实现了农业种植的“人定胜天”。同时,在草莓棚设立党员服务网格点,服务队员靠前帮助农民办理台变扩容、接电等业务,让村民办电“一步都不跑”。
“我们不仅要把电送到群众家门口,还要把致富的‘电密码’交到农民手里,让大伙都尝到电气化建设的甜头。”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十人桥”分队队长葛浩说。2021年,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共走访农村居民15000人次,收集解决用电需求2300余条,共打造农村电气化改造等项目700余个,带动上万名农民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徐州真旺共产党员服务队正是扎根在这片土地上的先锋队伍,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将优质服务送到邻里乡亲家门口,用电惠民生书写践行使命的答卷,以亲情服务架起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