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四人班组”,坚守国内首座UPFC站“保电战场”
1月29日,南京电力系统开启2022年度“迎峰度冬”模式的第九天。连续九日的忙碌,不仅映出城市进入节假用电高峰的态势,也标志着刘泳迎来他在南京铁北UPFC站春节值守、为城市保电出力的第七个年头。
UPFC站,对很多人来说无疑是个陌生的词汇,它的重要性鲜有知晓。“提到电力设施,行业外的人可能只听过铁塔、电缆、变电站这些,UPFC是啥?”29日19时37分,巡视完站场设施的UPFC站负责人刘泳,搓着冻红的双手,招呼记者坐下。站场宿舍楼16平方米的厨房内,他从冰箱下层取出两袋速冻水饺,一边动手做起晚饭,一边介绍着,UPFC即“统一潮流控制器”。位于栖霞区燕子新城、占地18亩的铁北UPFC站,又称南京供电西环网统一潮流控制器,是全国首座采用自主研发技术投运的UPFC站,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2个UPFC工程之一。
“UPFC站虽然不生产电,却在电力系统起着中枢神经的调节作用。”刘泳的电力安全帽还未取下,便撕开水饺包装袋,往滚水中倒起饺子,“你肯定饿了,但这就是我们春节期间常规的作息节奏。”他吸溜了一下鼻子,看向记者,“形象地说,UPFC站就像城市电网中的‘红绿灯’或‘流量阀’,给电网稳定运行‘上了一道保险’。”在刘泳描述下,UPFC站的功能显现出来——根据供电区域用电负荷大小,电站可动态控制电网内潮流电压、按需调节城市片区供电的潮流走向,解决过往供电线路流量、流向调节能力弱、易过载等问题,提高城市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UPFC工程接入电网,最初是为解决南京主城区电网西侧半环(西环网)供电局面紧张、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刘泳的徒弟、站内仅有的4名工作人员之一的王嘉明也来到厨房,把夜巡时刚使用的电力设施红外测温仪搁在桌上,“当时西环网电力供应不稳定的问题在国内相当突出,所以全国首座UPFC站才会落户南京。”
事实上,2015年铁北UPFC站投运前,西环网曾出现输电线路过载的状况。庆幸的是,彼时并未出现断电事故。而至于一旦过载引发断电,有可能带来多大的影响面?刘泳答:“西环网内270个电力保障重要用户都会受牵连,这还不包括居民生活用电。”
270个重要用户中,就包含了分布在南京栖霞、鼓楼、秦淮、雨花台和建邺等城区的政府机关、高校院所、大型医院、企事业单位,以及南京火车站和南京南站等。“所以,起着流量控制作用的UPFC站才那么重要;过年用电高峰期,我们才会倍感责任重大!”刘泳看向记者,严肃的眼神中没有一丝夸张的痕迹,“如果UPFC出现故障停摆,又不巧在用电高峰期碰上线路过载引发的断电,整个南京站和南京南站的电力都会瘫痪。”
也因此,2015年电站投运以来,身为负责人的刘泳每逢春节必然值守。“设备巡视次数由往常每天一次增加到节日期间的三次、今年巡视内容也从常规范畴到增加到电缆沟等配套设施一并检测。”他直言,不敢也不能错过任何一条上级下达的流量调节通知。不止于此,对站内4台变压器、18组电抗器、3台换流器、3套水冷系统、2套暖通系统,以及不计其数的电流互感器和表盘,总共100多个点位上的数据,每天也要做到心中大体有数,“‘7×24小时待命’外加随时响应,就是电力人的工作常态,过年期间更要保持注意力集中!”刘泳说。
今年,春节期间值班表已经排好,41岁的刘泳将带领比他年轻8岁的王嘉明和站内另两位“年过五十”的老师傅,一起守护西环网千家万户的“光明与温暖”。
由于需要人为调节电网内的潮流电压,避免线路过载引发断电,南京220千伏等级以下的300余座电站中,如今仅铁北UPFC一站留人值守,其余都是已实现无人运转的变电站,不必配备值班人员。刘泳班组,进而也成为“南京220以下”唯一在站内“守垒”的团队。
20时05分,饺子上桌。王嘉明递给他师傅刘泳一副碗筷,又为记者拿来一副。三人坐定,刘泳方才摘下自己的安全帽。对他们来说,这顿饺子只是晚饭前长达73分钟站场巡视后的小憩。吃完饭,两人还得回控制室继续监测实时数据、排除各类异常警报,并等待“随时可能下达的流量调节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