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坚守在一线的电网专家-东台报业网

王浩:坚守在一线的电网专家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15     日期:2022-01-27 17:04:32
王浩,男,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现任国网徐州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室监控班副班长,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计算机高级程序员,中国质量协会QC高级诊断师、中国水电质协及省质协QC评委。曾完成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近50项;全国电力行业、网省公司、省市多个级别的

王浩,男,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现任国网徐州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室监控班副班长,正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计算机高级程序员,中国质量协会QC高级诊断师、中国水电质协及省质协QC评委。曾完成科技项目2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近50项;全国电力行业、网省公司、省市多个级别的科技进步奖、优秀专利奖、职工创新成果奖、管理创新奖、最佳实践、典型经验等近30多项。开发国网公司培训教材、题库、课件等近百万字。

1月25日,在江苏徐州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庆云桥集控站,王浩在他自己开发的监控值班机器人辅助下,密切监控着徐州电网95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该监控值班机器人具备监控业务、全景管理、智慧化分析与处置能力,可辅助值班人员24小时把控电网巡检工作的薄弱环节。工作25年来,王浩一直坚守在变电运行和电网监控的岗位上,永远不满足于现状的他,本着一切为了提升工作效率的原则,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工作。

结合实际搞创新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正常的经济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间,王浩紧急研发了“监控值班助手”,作为具备监控业务全景管理的智慧化分析与处置能力的监控值班机器人,辅助值班员24小时严格把控电网巡视中的薄弱环节,如今精通电网调度技术,成为专业专家的他,并不是电力系统专业毕业的。

1996年,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王浩被分配到徐州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工作,成为220千伏桃园变电站值班员。第一次去巡检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变电站设备发出“滋滋”的电流声,他由于对高压电的恐惧,双腿发抖,手里冒汗,蹑手蹑脚跟在老师傅身后。

一回生二回熟。脑子灵光又肯学的王浩,很快克服了畏惧心理,一个月就基本熟悉了巡检流程,他不仅适应了变电站内的工作,还开始想着法子怎么把工作干得更好。2003年,王浩发现桃园变电站没有巡检记录。为了强化安全管理,他把射频卡布置在设备巡检路线上,员工巡检时只需用手持射频接收器采集射频卡信号,就能掌握设备巡检情况。他自费买来装备,开展设计、研发工作,并调试、安装设备。在设备研发最艰难的一个多月里,他就住在桃园变电站,开展彻夜攻关。2003年10月份,他研发出“变电站设备巡检检查系统”,实现了设备巡检电子化管理,缺陷发现率同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

在此基础上,2004年他研发了“设备巡检网络检查系统”,使变电站值班员可通过网络实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在变电运维室工作的10年里,王浩解决了40余项技术难题,正确处理故障及异常1000余起,减少经济损失数千万元。

持续改进解难题

1月22日,徐州地区迎来今冬的第一场雪,气温大幅降低,王浩像往常一样,在监控信息筛选技术的辅助下,时刻监控着电网负荷的变化。

25年的职业生涯中,王浩重复着无数个这样的日日夜夜,在变压器、刀闸、互感器、端子箱的陪伴中,在监盘、巡视、操作、验收的重复中,为电力事业奉献了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他创造了9000多天个人安全生产纪录,正确处理事故及异常千余起,倒闸操作数万次无差错,在变电站间奔波路程达数十万公里,解决了40余项电网技术难题。

2006年,王浩被调到徐州供电公司监控中心任专业工程师,负责市区变电站的运行监控工作。“调度难、调度苦、眯着眼睛盯屏幕,熬夜通宵黑眼圈”是对当时监控专业人员的形象描述。那时,DF1800监控系统屏幕上每天滚动着上万条设备状态信息。值班员一旦不能准确捕捉到异常信号,电网设备安全运行就可能存在隐患。

为了减轻人员值班压力、解决信息遗漏问题,从2006年6月开始,王浩发挥自己计算机专业的特长,扩展监控系统功能。2007年6月,他应用“监控信息筛法”,通过程序分类梳理监控信号,让监控系统具备了事故、异常、越限信息分屏显示的功能。接着,他开发出开关光子牌集控显示画面等十多项功能。2009年,“监控信息筛法”入选徐州供电公司“十大操作工作法”。

2008年,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导致的客户停电时间长、接地点安全隐患大的问题,他和同事研制小电流单相接地检测报警仪,可快速检测出线路故障。接下来几年里,王浩不断改进小电流单相接地检测报警仪,2014年开发出小电流拉路程序化操作功能,将停电时间缩短到1秒钟。该技术于2015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于2019年在江苏各地推广应用,每年可减少电力设备损坏及供电损失数千万元。

注重基础传帮带

2021年年底,徐州供电公司创新大赛评选结果出炉,“电网可视化智能规划平台”等三个涉及电网监控、运行的项目获奖,这些项目成果都来自“王浩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

谈及创新,王浩反而说起了“基础”。“只有勤观察、勤思考,了解问题的前因后果,才能知道哪里需要改进、怎么去改进,才能打好创新的基础。”他说,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基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钻深钻透后的提升路径。

说到自己的收徒标准,王浩说要“勤商”高的员工。“电力系统监控业务是一门系统技术工作,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所以勤奋一点、多学一点总是有好处的。”从2005年开始,王浩带的30多个徒弟均获得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有1名高级工程师和3名高级技师。在2021年徐州供电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上,来自王浩劳模及时创新工作室的“电网可视化智能规划平台”“厂站端专用运维调试终端的研制”“基于AI边缘计算的视频智能分析盒及主站实时分析平台”三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

2018年,徐州供电公司成立王浩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有多名青年员工,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教学研讨,搭建起一个集学习、培训与实操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王浩每周都会抽出时间指导工作室青年员工的创新项目,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心得分享给他们。“我们工作室的成员来自各个专业。有时,我们也会跨专业交流,利用跨界思维和系统思维开展技术创新。”据王浩介绍。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已完成科技项目1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8项,获得全国及电力行业质量管理成果发布奖14项。

工作25年来,王浩始终坚守在电网运行监控的一线,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他,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江苏工匠、江苏省技能大师、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全国优秀创新工匠、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优秀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