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开局“十四五”】江北新区公司:“开门接电”为地区发展提速
开栏的话:“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奋进赶考路,公司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和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中,充分彰显了“大国重器”和“顶梁柱”的责任担当。
一滴水里观沧海。即日起,公司要闻栏目推出《新征程开局“十四五”》主题报道,展现公司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奋力在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中站排头、当先锋、作表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书写“十四五”发展开局新篇章。
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开门接电”为地区发展提速
“组织400余家企业参加进博会,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近200亿元。”在近日落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江北新区收获颇丰。升级国家级新区6年以来,江北以开放的胸怀吸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落户。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江北新区供电公司对地区经济的支撑。今年,该公司探索形成“开门接电”服务新模式,实现电源“即插即用”,为江北新区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积极力量,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北新区全社会用电量18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0%,GDP同比增长15.5%,集成电路相关企业超过500家,规模突破500亿。
“三免三零”打通接电“最后一公里”
“我是南京易展科技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我们公司即将开工,要申请5200千伏安的用电容量,你们啥时候来现场看看?”5月31日,南京易展科技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蒙拨打95598进行接电申请。
“不用去啦,您的电力外线工程已全部完成,电已接到您公司门口,随时可以用电!”江北新区公司负责该片区的高压客户经理江建平回复了他。
2021年3月,南京江北新区核心区率先在江苏建成了“开门接电”示范区。“开门接电”示范区设立于国家级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面积23平方公里,区域内16家企业享受到了“开门接电”服务。就如易展科技,江北新区公司已于前期根据该公司规划接线图及电房位置,提前开展配网规划建设及业扩配套方案编制,新放电力电缆约7.2千米。
从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到要求“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江北新区供电公司致力实现了“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
该公司创新建立“三免、三零”服务机制,实现示范区内1250千伏安及以下供电方案免审批、市政道路长度500米内外线工程规划和施工免许可、客户工程免验收,客户接电“零等待”、电力外线“零投资”、客户“零上门”,用贴心服务护航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开工,一座座地标建筑拔地而起,助力现代化新城拥江发展、快速崛起。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先行示范
“我们围绕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两城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制定能源互联网建设目标,赋能新区绿色发展。”该公司总经理谭瑾表示。
完善坚强主网。推进32项在途输变电项目实施,建成110千伏扬子石化外线工程。加强与政府沟通,跟踪推进核心区“7+2+1”变电站建设,建设7个110千伏变电站、2个220千伏变电站和1个无功补偿站;开工220千伏研创输变电工程,投运南京首座220伏无功补偿站。
建设品质配网。试点双花瓣型网络接线,提升配网可靠性。投运省内首家配网 GIL 试点工程。完成185条全自动 FA和100条分级保护线路投运。深化智慧运检示范区建设,打造国网技术降损示范区。推广配网工程工厂化预制,争创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开闭所等3项优质工程。
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结合《江北新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双碳”行动方案。推动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国重项目在楼宇群、工业企业和园区、大学校园、充电站等典型场景的试点应用。利用虚拟电厂技术,推动国轩电池、江北储能站用户光伏接入,实现网荷智能灵活互动。上线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地下配网全景可视,辅助智慧决策。提高综合能效,推动政府出台“瓶改电”专项扶持政策,完成替代电量5.55亿千瓦时。
意气风发坚定走好赶考之路
蓝图已经给就,逐梦惟有笃行。清晰明确的目标任务吹响了适应发展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务实有力的举措将勾画出充满希望、开花结果的宏伟蓝图。
推动政策创新。在《江北新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单独设置低碳发展篇章,引导政府支持“双碳”行动。以面向钢铁行业的碳资产运营管理示范项目为切入点,开展碳排放监测、碳资产管理,推动碳市场、碳计量、电能替代等领域政策突破。融合“政产学研用”,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优化公司工作部署。发挥智能电网、芯片、电子信息等产业优势,联合南钢、扬子石化等企业促进低碳技术发展,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积极实践应用。加强属地协调保障,推进500千伏盱眙-秋藤“主动脉”建设,提升区外来电承载力。加强配网规划和改造升级,深化数字孪生应用,提高配网互联互济互动水平。支撑分布式电源大规模发展,保障分布式光伏有效接入。围绕“三区一平台”开拓运营新模式、营造服务新业态。总结提炼综合能源站“江北模式”,打造以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加强需求侧响应能力,升级网荷互动能力,有效应对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带来的消纳问题。深耕电能替代,提升电能在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餐饮的能源消费比重。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三零、三省、三公开”,扩大“三指定”治理外延,简化用户办电环节。深化BOT建设模式,拓展售电公司智慧代维业务。扩大“开门接电”示范区建设范围,聚焦自贸区,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扩大“开门接电”辐射范围,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扩大不停电作业范围,打造汤泉、科技园、长芦工业园高可靠性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