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州公司:把好安全质量关,通州供电全程“护航”江海大道东延高架通车
2022年1月4日上午,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组织巡检人员对刚刚全线通车不久的江海大道沿线的环网柜、电缆对接箱等设施开展巡检,确保在寒潮低温来临之时,高架路面的路灯、信号装置用电无忧,车辆安全通行。
江海大道东延高架是通州区衔接南通主城区的快速路,也是南通兴东国际机场集疏运功能的区域快速通道。工程于2020年12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全长10.655千米。2021年12月18日,南通市江海大道东延高架正式通车,位于通州城区的新世纪大道、希望路两个匝道口同步开放。江海大道东延高架主线通车不仅大大提高了道路的快速通行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通州区与南通主城区的一体化发展。

从2021年底,我们就提早介入沿线杆线迁移、电缆入地、电缆顶管穿越通吕运河等前期的勘察和施工准备。”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通明分公司项目管理人员蒋健算了一笔账,江海大道东延高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14回10千伏线路的迁改,共拆除电杆201基、新建杆塔170基,拆除10千伏线路3400米,新架线路21500米,拆除电缆850米、光缆2000米,敷设电缆长度达到1.51万米。
2021年春节刚过,项目经理仇国斌接到江海大道东延工程指挥部的通知,所有涉及到的管网线路迁改要在4月底前初步完成。既要现场的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科学、紧密排布施工方案和停电计划。
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施工,通州区供电公司总经理朱富云、四级职员苏剑、副总经理徐冰带领发展建设中心、供电服务中心、通明分公司等相关人员,通过与通州区政府、工程指挥部以及交通、燃气、自来水等单位进行项目对接、先后20多次深入现场,通过联合勘察、现场办公等方式,解决政处、网管通道拥挤等疑难问题。
“最多一天要迁改4回10千伏线路,为了尽量减少停电带来的影响,现场还配备了400千瓦的发电机。从2月初开工后,我们工程部倒排停电和工作计划,为了避免重复停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家将每天的施工方案精确到每道工序耗时数,并严格把好现场每一个细微环节的安全和工艺质量关。”在仇国斌的本子上,每天都要密密麻麻地记上厚厚的几页纸,大部分都是现场遇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措施以及按照标准流程作业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021年3月初,在江海大道东延线路迁改的2标段,10多名施工人员正对G19杆塔基础进行开钻施工,正当钻头钻入地下快有5米深度时,在杆基基础下面发现有煤气管道。为了确保安全施工,朱建华、仇国斌、蒋健等联系当地煤气公司,经过反复确认和后期的上门沟通,煤气公司终于答应将管网迅速迁移。
2021年3月9日,江海大道东延工程新丰桥施工,高架桥施工方将桥桩打在一段刚入地的电缆排管上,尽管对电缆没有造成损伤,但考虑到排管壁轻微破裂,通州区供电公司从安全角度出发,将200米的电缆临时改架空线路,待到整个桩基工程结束后,重新将架空线路改入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海大道东延工程中,需要对10千伏正场、博爱等4回10千伏的电缆通过顶管穿越100多米宽的通吕运河。由于在施工前,需要事先做好航评等安全施工准备,这样,仇国斌等先着手通吕运河两岸的电缆通道施工,待航评工作结束后,在实施接驳两岸的电缆穿越工程。
待到8月初,允许施工了,他们又遇到了新的困难:通吕运河的水位猛涨,2根总长520米、直径为710毫米粗的8孔顶管在14米深的河床下穿越时,由于水压过大,加上河底有大量的流沙土,在5次穿管时,遭遇泥土塌方,管道被堵满泥浆,施工不得不中途停歇。
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大家现场看图、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越是紧要关头,越不能着急,既要用巧力,防止泥浆灌入,又要随时观察水位,找准施工的最佳时机。待到2021年8月下旬,运河水位缓缓下降,大家终于一气呵成,将2根管道成功穿越100多米宽的运河。
2021年11月底,江海大道东延高架全线贯通。为了保障沿线路灯照明,需要新增8台总容量为2000千伏安全的变压器。由于高架地面工程施工需要延续到2022年6月,通州区供电公司工程施工人员克服地面道路不畅、地下管网复杂等困难,提前在地下布局400多米的排管,并采取混凝土防外破、亮明电力设施保护区等保护性举措,确保通车前夕,所有的路灯都能按时照明。(吴庆华 程远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