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宝应公司:每亩多收了1000元
12月6日,在宝应县曹甸镇新南村爱穗家庭农场慈姑加工车间里,二十来个当地农户正在帮助农场将从田间收获上来的慈姑进行清洗、去皮,并将清洗干净的慈姑打包,或放进冷库暂时冷藏,或装车发往外地销售。

“今年,慈姑亩产在1800斤左右,按均价7元计算,亩产收入12600元左右,扣除各种人工费用,每亩至少比他人多收入1000元左右。”在农场里,一旁的农场负责人顾爱军对笔者一行介绍说。
眼下,正是慈姑大量收获上市的季节,从每年11月份慈姑开始上市,一直持续至来年的4月份。
从2009年开始,顾爱军便开始从事慈姑种植。那时,他除了种植30多亩慈姑田外,还为周边村民代为加工、销售慈姑。
后来,顾爱军的慈姑种植、加工、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今,他的慈姑种植面积达到360亩,办起爱穗家庭农场,成立慈姑种植合作社,集慈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紫圆”品种慈姑除了销往上海、浙江等国内市场外,还出口到日本等国。

据介绍,2014年之前,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减少铁耙子挖掘时对慈姑造成的损伤,慈姑成熟收获时,主要依靠人工用手刨,不仅费用高,而且刨不干净,亩均产量低。同时,慈姑挑选也是依靠人工,生产成本也高。
“现在,慈姑从育苗、移植、灌溉、收获、加工、冷藏全部都用电。”顾爱军说,“特别是今年经过申请增容用电后,慈姑挑选、冷藏用电更加充足可靠了。”顾爱军说。
现在,收获慈姑时,农户们用电水枪往泥土里冲水,土里的慈姑一个个浮出水面,农户直接在田里捡就行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还省事、省工。还有,原来人工一天挑选慈姑5000斤需要6到7个人,人工费每天需要630元。现在,自动化慈姑挑选设备15分钟即可挑选慈姑1000斤,一天可挑选慈姑7000斤,且只需要2至3个人,人工费每天需要300元,机器的工作效率要抵上以前的10个人的效率。此外,因集中上市价格不高等因素,暂时不想销售的慈姑还可以放到冷库里保存起来,等市场价格上去后再慢慢地销售,也可以放着做来年的慈姑种子。
由于扩大了种植规模,增加了不少的用工,顾爱军除了对使用多年制冷效果不佳的冷库进行升级改造外,还想再增加自动化慈姑挑选设备和蒸饭机等用电设备,而原来申请的22千瓦用电容量已经满足不了需求。10月15日,顾爱军在台区客户经理鲁衍丰指导下,通过“网上国网APP”提交了非居民用电增容申请。

当日,国网宝应县供电公司曹甸供电所党员服务队员肖伏林、耿贵年上门进行查勘。第二日,结合顾爱军现有用电设备容量以及今后用电需求,他们帮助更换了电缆30余米,安装一套新的计量装置,将顾爱军的慈姑加工车间原有的用电容量由22千瓦增容至48千瓦,并一次性送电成功。
“没有充足可靠的电力,大规模种植、加工、销售慈姑很难实现。”顾爱军由衷地说。
宝应,是中国“慈姑之乡”,2011年,宝应慈姑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曹甸镇是宝应慈姑主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
“这两年,受益于可靠的电力保障的慈姑种植户在曹甸镇至少还有20户。”曹甸供电所所长周友浩介绍说,“从去年至今年11月份,我所投入资金190多万元,新架10千伏线路3.8千米、400伏线路4.2千米,新增变压器5台、总容量1400千伏安,服务于当地慈姑种植、加工、冷藏等用电。”
(郑宝元 董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