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智”创“新” 添能蓄势——常州供电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担当作为-东台报业网

提“智”创“新” 添能蓄势——常州供电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担当作为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529     日期:2021-12-06 15:15:14
11月29日,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全电数字化渔场内,1个16亩蟹塘约1/3水面的上方,光伏板整齐排列。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开展每半个月一次的运维巡视,检查光伏发电设备运行情况。这是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的场景之一。今年以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把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

11月29日,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全电数字化渔场内,1个16亩蟹塘约1/3水面的上方,光伏板整齐排列。国网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员工正在开展每半个月一次的运维巡视,检查光伏发电设备运行情况。这是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的场景之一。

今年以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把支持新能源开发利用、拓展延伸“供电+能效服务”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智慧能源管理水平,创新绿色低碳用能技术,加快打造能源清洁供给、绿色消费模式,助力常州打造“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谱写新篇章。

释放新能源发展潜力

5月26日,常州供电公司在指前镇全电数字化渔场内打造的渔光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并网。“螃蟹适宜在16~28℃的水温环境下生长,水温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其成活。为此,我们将螃蟹养殖和光伏发电相融合,在16亩试点鱼塘中的1/3水面上安装了总容量为300千瓦的光伏板,通过调整光伏板角度,改变水面的光照量,进而调节水温,为螃蟹遮阳、降温,实现增产增收提供有力支持。”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负责人袁俊球介绍,该项目由其负责打造,并网至今已累计发电18万千瓦时,不仅让渔场用上了清洁能源,而且配备了容量为200千瓦时的储能,让渔场有了自己的应急电源,再也不用担心出现螃蟹养殖缺电缺氧的问题。

为指前镇全电数字化渔场打造渔光储一体化项目是今年以来常州供电公司着力服务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发电的案例之一。

金坛是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最完整、配套最齐全的县(区)之一,今年9月14日被列入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常州供电公司促请金坛区政府,当月底便出台了《常州市金坛区创建全国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区指导意见(试行)》,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区新增装机容量达45万千瓦,创新储能设施建设、共享租赁、市场化交易等模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行监测平台,提升区域清洁能源消纳水平。

在常州,与金坛一同入选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的还有钟楼、经济开发区、天宁等3个区。常州供电公司聚焦地区光伏资源分布和产业用能需求,助力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让常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实。

9月17日,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整区推进屋顶光伏的标准化工作方案出台。该方案由常州供电公司牵头编制,以钟楼经济开发区内5平方公里的范围作为规划示范区,通过实地走访区内36家工商业企业,地毯式调研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由点及面制定阶段性开发计划。

“我们制定的方案并未局限于单一片区的规划,而是充分挖掘示范区内用户主体、屋顶资源等差异性,提出了差异化解决方案。”常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袁黎介绍,该方案提炼了一套标准化工作方法,涵盖明确收资范围、设计业主走访问卷、现场收资调研、补充收资、编写咨询报告等5项工作流程,还建立了项目协同分工机制、屋顶资源评价准则、经济性评价方法等,为屋顶分布式光伏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可遵循的工作模板。

服务用能质效双提升

一路走来,常州发力智能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常州供电公司着力提供“供电+能效”服务,助力企业用能质效双提升。

6月18日,由常州供电公司打造的城市级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通过安装能效监测终端,汇集全市煤、电、油、气等各种能源的量测和能效分析,能够实时诊断区域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为政府合理配置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提供辅助决策,为用户提供降本增效技术服务。

目前,常州地区已有近500家企业接入常州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位于常州市武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平台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生产设备能耗数据,公司能及时发现用能的‘跑、冒、滴、漏’、负荷分配不均以及电流异常等问题,为有针对性地优化生产工序提供了数据支撑。”该企业市场部经理张晓敏表示,据测算,自2020年3月试点应用以来,该企业通过落实系统推送的节能降耗建议,已累计节省用能成本近150万元。

不仅如此,常州供电公司还以能源互联网技术为抓手,努力服务企业答好时代命题,争做实现“双碳”目标的领跑者。9月29日,该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基于能流碳表的碳排放精准计量系统上线,发布产品“碳耗码”。

该系统通过在企业及其能源供应链上的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安装碳计量表,实时测量和记录供应企业产品生产的各类能源在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碳排放,再分摊计算到产品生产的各环节,实时精准计量企业生产的碳排放,并以“碳耗码”的形式直观地展示给企业和消费者。

作为试点企业,江苏卿卿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了一批带有“碳耗码”标签的服装。“‘碳耗码’让我们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厂区生产产品的碳排放量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指导我们更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碳排放,保持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该企业总经理费建林说。

据介绍,在全市推广应用“碳耗码”的基础上,常州供电公司将根据企业应用情况,配合开展“供电+能效”服务,帮助企业进行低碳生产技术改造。

“电”靓乡村绘就新画卷

奋力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常州供电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务实作为,绘就服务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秋收旺季,首批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在金坛区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武进区新康村投入试用。“使用电烘干机,一吨谷物烘干成本不到25元,与燃煤烘干相比,能耗成本节省超八成,一年就能省下成本近40万元,不仅省电省钱,而且污染也少。”11月16日,江南百果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云霞算了一笔“经济账”和“环保账”。

该设备由金坛区供电公司综合能源服务中心自主研发,不需要电热丝辅助加热,粮食电烘干机的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就能运行在最佳工况,节能环保高效。“我们将设备的运行总功率控制在160千瓦以下,为合作社节省了约30万元的专用配电变压器架设费用。”袁俊球表示,目前,金坛有400余台燃煤粮食烘干机,热回收型空气源热泵粮食电烘干机推广潜力大。

余热回收,农户增收,电气化改造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提供了有效路径。年初以来,常州供电公司在金坛区指前镇、溧阳南渡镇等乡镇实施农业生产电气化改造提升工程,大力推广电动增氧泵、电动投饲船、电气化育苗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增粮食电烘干等项目170个。

乡村生产是绿色的,乡村生活也是美丽的。今年以来,常州供电公司在推动农业生产电气化、节能降耗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乡村文旅产业——

在凭借“稻田艺术”走红的网红打卡地——常州高新区西夏墅镇东南村,实施标准化台区改造、杆线入地工程,打造全电民宿与稻田餐厅,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在溧阳市南山竹海景区,投运省内首辆山地型电动观光小火车,爬坡强、续航久、无噪音,用能成本仅为燃油小火电的1/5左右;

在溧阳网红景点“1号公路”沿途,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并在全省率先实现电动汽车充电桩镇镇覆盖、村村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