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看小康】常熟董浜:岁岁丰收 年年常熟-东台报业网

【走进乡村看小康】常熟董浜:岁岁丰收 年年常熟

来源:苏州供电公司     点击数:505     日期:2021-10-25 10:57:13
沿着长江经济带一路向东,就来到了常熟市东部的田园小镇——董浜镇。这里有绿意盎然、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这里有传承悠久、底蕴深厚的农耕文明;这里有高效绿色、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是董浜镇的特色优势产业,有一对农业“双子星”无人不知,那就是东盾村和里睦村。作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

沿着长江经济带一路向东,就来到了常熟市东部的田园小镇——董浜镇。这里有绿意盎然、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这里有传承悠久、底蕴深厚的农耕文明;这里有高效绿色、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

蔬菜产业是董浜镇的特色优势产业,有一对农业“双子星”无人不知,那就是东盾村和里睦村。作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这两个村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江苏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98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3.2万亩,基本实现高标准农田和高标准蔬菜基地全覆盖,让传统农业迸发无穷潜力。

常熟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在现代化农业上精准发力,致力于推动全镇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充足电”。

智慧用电 守好“菜篮子”

东盾村位于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中心区域,全村从事蔬菜种植加工产业的农户人数400人,占该村总农户人数的40%。该村主动融入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建起了9600多亩高标准农田,成立东盾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2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和700平方米的节水灌溉远程监控服务中心,内有112座恒压变频式节水灌溉泵站。

这两天,育苗基地里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技术员刘斌正在为菜农讲解有机蔬菜的育苗知识。

深秋的江南大地,已有丝丝凉意。育苗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丝丝水雾笼罩在一垄垄菜苗上,探出小脑袋的的菜苗长势喜人。“蔬菜浇灌如今大不一样了,通过远程监控系统,接水阀门就自动启动,轻松得很。”刘斌指着无人值守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介绍说,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分散种地种蔬菜,“靠天吃饭”,需要灌溉的时候还需要将水挑到地头才能浇水,非常辛苦。采用智能灌溉后,不仅节省了10%左右的灌溉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

其实,在2017年5月董浜镇大坝头泵站工程建设之初,通电就遇到了困难。原有的供电线路线径细,变压器容量小,以致泵站设备不能同时运行,灌溉效果大打折扣。

刘斌立即找到董浜供电所“求助”。该所集结党员服务队队员组成攻关小队,只用了一周时间,就为村里改造了3.2千米的400伏低压线路,并陆续给蒋湾13号焦家弄配变等东盾村和里睦村的13台变压器增容,共计3320千伏安,解决了灌溉用电难题。从2012年到2020年,董浜供电所为该农业产业园新架低压线路9条,共计7.2公里。目前,全镇已建成恒压变频式节水灌溉泵站112座,实现园区节水灌溉全覆盖。

农民“会种地”,“种地”更省力,农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去年,该村1.9万亩蔬菜种植年产量4.2万吨,该村产值2.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4万余元。

绿色用电 为蔬菜“抢鲜”

随着董浜镇蔬菜产量提升,存储问题随之而来。依托当地冷链中心,勤劳智慧的里睦村村民们将目光瞄准了蔬菜配送产业,大力发展蔬菜冷链配送、加工、贮藏,实现“农企对接”“农校对接”。

2012年,曹家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成立。由于村里公用变压器容量小,冷藏库用电负荷大,冷藏库根本无法正常运行。了解情况后,董浜供电所立即组织人员现场查勘,开展供电配套工程设计、施工。10天后,一台315千伏安专用变压器就架设到了冷藏库门口。“电力充足,蔬菜储存有了保障。”曹家桥冷链物流蔬菜采购负责人卢宇说道。

冷藏库最大的支出就是电费,如何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一直是卢宇最关心的事情。董浜供电所党员服务队靠前服务,主动了解企业用电需求,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进行勘察后,发现该厂房屋顶面积较大,光照充足,非常适合安装光伏发电,就向曹家桥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提出建议做光伏发电项目。

“光伏并网真的是好政策,发出来的电不仅能自用,而且还能卖给供电公司,给我们省了一大笔钱,四月份电费2.8万,要是搁以前估计得3.2万,用电成本相比之前降低了15%!”卢宇高兴地说。

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曹家桥冷链物流已有了集采摘、抽检、粗加工、入库、发货为一体的完整生产线。4000立方米蔬菜冷藏库,可容纳2000吨蔬菜。2020年,里睦村仅仅是冷链配送收益就达到2.4亿元,占全村产值的一半。

喜看稻菽千层浪,英雄遍地下夕烟。依靠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江苏省常熟市董浜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