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桑田 电足业兴——吴江供电注能田园乡村发展侧记-东台报业网

水韵桑田 电足业兴——吴江供电注能田园乡村发展侧记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512     日期:2021-10-15 18:59:17
10月14日中午时分,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气温回升至30℃。该镇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的太湖雪桑蚕养殖基地大棚内温度也明显上升,60岁的养蚕能手胡掌传通过智能测控系统,远程启动负压风机和降温水帘,不到10分钟,大棚内的温度就降了下来,蚕宝宝们在适宜的温度下安静地享用着新鲜桑叶。当前正是秋蚕收获


10月14日中午时分,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气温回升至30℃。该镇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的太湖雪桑蚕养殖基地大棚内温度也明显上升,60岁的养蚕能手胡掌传通过智能测控系统,远程启动负压风机和降温水帘,不到10分钟,大棚内的温度就降了下来,蚕宝宝们在适宜的温度下安静地享用着新鲜桑叶。

当前正是秋蚕收获关键期,蚕宝宝最怕突然升温,对此,胡掌传却不担心。“以前桑蚕养殖主要靠人,现在有了智能测控系统,不仅能实时调节棚内的温湿度,节省用人成本,还能防止桑叶失水,减少桑叶用量,降低饲养成本。”胡掌传说。

近年来,谢家路自然村以“水韵桑田村”为主题,积极探索富有丝绸小镇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了长漾湖畔小渔村的蝶变。国网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以电力支撑为田园乡村发展注能,以服务提升保障农民和企业增收。

让蚕宝宝住进智能“托儿所”

2015年,在震泽镇政府推动下,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在众安桥村所属的谢家路和金星两个自然村建起了太湖雪桑蚕养殖基地,包括用于桑葚和水果采摘的100亩果桑园、用于喂养蚕宝宝的600亩叶桑园以及4000平方米蚕桑文化园和1万平方米丝绸工厂。


过去,养蚕以家庭为单位,且根据温度变化只能养春蚕、秋蚕和桂花蚕三季。因为收入低,且又苦又累,当地不少村民放弃了养蚕。为了传承桑蚕文化,太湖雪丝绸公司积极探索现代化、规模化养蚕新方式,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发展形式,带动村民致富。2015年基地建成时,吴江区供电公司就为谢家路自然村安装了配电变压器7台,新建及改造高低压线路4600千米,将源源不断的动力电送进了基地。

胡掌传有着30多年的养蚕经验,也是太湖桑蚕养殖的带头人。如今,他养蚕有了“新伙计”——智能测控系统。“这套系统能自动采集并控制蚕房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等,因此可以养春、夏、早秋和桂花四季蚕。”胡掌传表示,由于蚕宝宝们住进了温暖的智能“托儿所”,基地内蚕房的结茧率和出丝率达到了传统家庭养蚕的3倍,加之增加了一季蚕,蚕茧产量和质量明显提升。此外,太湖雪丝绸公司还配备了专业的冷藏集装箱,将12月底采摘的桑叶安全储存到过年前后。这样,蚕桑文化园内供观赏的蚕宝宝可以365天吃到桑叶了。

胡掌传称,在小蚕共育阶段和大蚕饲养过程中,供电保障尤为重要。震泽供电所主动派员上门走访,了解用电需求,并根据养蚕用电的特点制订针对性的方案,以蚕宝宝生长周期为依据,定期巡查供用电线路和设备。今年7月的一天夜里,村里的一台配变跳闸断电,导致基地停电。胡掌传赶紧打电话向震泽供电所求助,该所火速上门排障,仅用20多分钟就恢复了供电。

电力充足,蚕茧质量也有了可靠保证。如今,太湖雪丝绸公司最高档的7A级蚕丝被,90%的原料即由这个规模化高质量种桑养蚕基地提供。

从原生态向“优生态”转变

2018年,以众安桥村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为契机,震泽镇政府利用该村地处省级长漾湿地公园保护区的优势,给其确立了“村美业特农民富,水韵桑田稻花香”的发展定位,联合投入2300余万元,科学规划、加快建设乡村路、电、水、气、网等基础设施,腾退了7家产生污染的中小企业,盘活土地40多亩,逐步推进实现“千亩桑林、四季养蚕”的优良生态。

随着村里科学规划的实施,大量房屋需翻新、重建,村道也要拓宽,原来架设在路边的电线杆发生“位移”,不仅不美观,还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而且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吴江区供电公司派人深入村庄勘查,并与震泽镇政府反复协商沟通电网改造方案,最终确定对该村所有低压台区线路实施入地改造。

2019年至今,该公司开通“绿色通道”,结合村庄规划推进电网改造,共为包括谢家路自然村在内的众安桥村拆除架空线路28.92千米,拔除水泥电杆276根,新增电缆分支箱84个,入地电缆33.12千米,彻底解决了线路陈旧、树线矛盾等一系列安全隐患,再现了“村舍在望、水天相接”的田野风貌,推动自然村从“原生态”向“优生态”进一步转变、提升。

如今,整个谢家路自然村周边上千亩核心区,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却有多种珍稀水鸟和鱼类在此栖息。“我们要在有风景的地方培育新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带动488户村民就业、致富,完好保护这片田园乡村。”说起未来发展,众安桥村党总支书记吴继华底气十足。

绿色旅游助农增收致富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大批游客来到风景秀丽的谢家路自然村,欣赏秋日乡间美景,品尝农家土菜。

“十一期间,我每天都在拒绝客人,也挺不好意思的,实在是天天都排满了。”月圆家乡菜饭店老板娘徐月娟告诉笔者,她在震泽镇上开了几十年饭店,最初想回村开时,很多朋友不看好。“是供电所的‘红马甲’给了我信心,饭馆从最初的设计、施工到很快开门迎客,离不开供电所的大力支持。开业后,店里遇到任何用电问题,一个电话打过去,供电所的师傅马上就过来帮助解决,不用我操一点心。现在,一年下来,我这个饭馆能有20万元以上的收入。”

2018年,白相里品牌创始人、乡村社会设计师张文轩被谢家路自然村的田园风光吸引,向村民租用了五亩田地,第二年建成四间客房和一间西餐厅。“由于民宿、餐厅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较多,用电容量不小,因此向震泽供电所提出用电申请前我还有点担心,怕一时供不上。该所客户经理董建中的一句话给我吃了定心丸。”张文轩说,当时董建中告诉他,为促进绿色发展,吴江区供电公司持续推动电能在文旅、民宿等特色领域的应用,正计划实施外部电力专线改造和配变增容,五亩田所在区域正在改造范围之内。果然,不到1个月时间,村里、田间的架空线路入地,4台杆上配变更换成箱式配变,总容量从800千伏安增容至2520千伏安。

黑豆腐坊、熏豆坊、酱肉坊……这些特色业态随后在村内逐步落地开花,谢家路自然村田园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

“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离不开稳定可靠的电力保障。近年来,由于各自然村的大力发展,众安桥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2020年突破420万元,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3.8万元。”吴继华表示,以谢家路自然村作为成功范本,众安桥村将不断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做大做好“桑蚕+”“稻米+”和“旅游+”大文章,用“绿水青山”换回更大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