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淳公司:让青年人才有位可为
“本周,我们部门的重点任务是再次梳理2017年至今巡视巡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9月26日早上,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朱超在部门晨会上布置工作。9月,该公司4名优秀年轻骨干从一般管理技术人员选聘至中层领导,朱超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高淳区供电公司通过岗位公开竞聘、挂职锻炼等手段,持续优化“选育用管”机制,拓宽人才培养、青年成长路径,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生力量。
畅通成才“快车道”
“这次能提任运检部副主任,我很荣幸。在新的岗位上,我将担当作为,不辜负组织的信任。”作为高淳区供电公司近期提任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位,夏伟栋在今年9月五级领导人员任前谈话会上说。
2019年起,该公司把握人才培养规律,紧抓员工入职第一个10年,实施“365”青年员工筑基培养工程,即调动3类培养主体、着力培养6种能力、坚持5项规定动作。得益于此,一批青年员工快速成才、卓有建树。
夏伟栋是入职4年多来,扎根配电生产一线班组,因“365”积分排名连年领先,在满足上岗条件后,被选派至产业单位工程项目部从事管理工作,本年度又被选聘为中层干部。
在帮助青年员工转变角色的同时,针对35周岁以下青年骨干短缺的现状,高淳区供电公司启动“5810”梯队建设工程。该公司出台“选育用管”12条具体措施,优选5名五级领导人员、8名一般管理人员和班组长、10名青年骨干,形成梯次核心人才队伍,实施3年成长规划,以6个月为周期加以考核,滚动调整、优进绌退。
该公司引入第三方专家,对青年人才开展立体考评,包括线上测评、一对一云访谈、线下笔试等,从个人素养、职业性格、管理能力三方面13项指标维度,编制了66份个性化报告,描绘“高潜人才”特质标签。
青年员工芮铭欢是首批入选“5810”培养工程的一员。通过“淳电讲堂”、“周末菁英小班”加油充电,她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结合立体考评结果,本年度从营销部高级大客户经理升至三新高淳分公司纪检监督干事。
搭建岗位“练兵场”
一线岗位是人才成长的沃土。高淳区供电公司建立内外、上下双循环培养模式,促进青年骨干在实践历练中成长。
“对于有潜力的‘苗子’人才,公司会有意识地让他们‘挑担子’,参与重大项目、柔性团队、急难险重任务,提升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适应岗位和未来发展需要。”高淳区供电供电公司人资部主任孔姝说。
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优选6名青年员工开展内部挂职,选派3名优秀年轻骨干参与市县公司挂职,并推进主业和供电服务公司“互挂”,拓宽实战练兵渠道,让骨干到核心岗位增长才干。
胡煜正是其中一员。今年年初,通过自荐报名、公司筛选,他被选派到办公室行政秘书岗位交流锻炼。9个月以来,他参与该公司赋能中心、卓越绩效等重点项目柔性团队。因岗位交流期间表现出色,今年9月,胡煜被正式任命为行政秘书。
“生产一线到办公室,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专业技能和综合管理都很重要,这次挂职经历,培养了我在工作中统筹协调的能力,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胡煜感慨道。
培育优质“阶梯队”
“演讲和表达能力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经过小班化导师一对一辅导,我在对外交流场合,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心理,不再出现因紧张忘词的窘迫。”参与“5810”赋能提升的“90后”领导人员高沁在菁英小班阶段交流分享会上说。
为提升员工综合素质,高淳区供电公司针对不同梯次人员,创办“淳电讲堂”“周末精品小课”。“我们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深入研究员工队伍特征,找准能力短板,定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高淳区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李晨介绍。
该公司还共享社会资源,发挥校企联合优势,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外部导师辅助机制,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塑造高淳供电“头雁”团队。
在员工队伍老龄化、青工断层现象严重的逆势下,高淳区供电公司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搭建了合理储备、继任有序的优质人才梯队。现任五级领导人员平均年龄从41.2岁降至38.6岁,今年新提任五级领导人员平均年龄30.5岁,其中90后占比75%,做到了让青年人才有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