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使命 只争朝夕——国网江苏电力员工国庆坚守岗位
大地璀璨,山河锦绣。在新中国72周年华诞之际,国网江苏电力广大员工坚守一线,用实干实绩向祖国献礼。他们挥汗在重大工程建设现场,奔走在雪域高原上的电力天路,隐身在万家灯火的幕后深处。奋斗岁月因他们而火热,美好生活因他们而增色。
千人会战白鹤滩入苏工程
10月1日,在占地35.06公顷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虞城换流站现场,6座低端阀厅、2座高端阀厅拔地而起,38面清水混凝土防火墙的镜面光格外亮眼。
“继续提升,注意斜上方有梁架。”在施工指挥人员的指令下,长82米、高31米的高端阀厅正在进行吊装作业,3000余根钢结构和地坪施工将在40天内完成,为后续其他专业施工创造提前进场条件。
“国庆长假期间,每天有近1700名参建人员坚守现场。”虞城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副经理赵会龙介绍。目前,主辅控楼外立面、综合楼装修、低端阀厅彩板、电缆沟找平等土建收尾工作仍在持续,电抗器、GIS、电容器组等设备开始组装。“等到10月8日首台换流变进场后,全站电气设备安装将全部铺开。”赵会龙说。
同样加紧施工不停歇的,还有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线路工程的建设者。由于节假日期间更容易协调停电跨越施工,国庆长假成为了抢抓工期的“黄金期”。从10月1日到5日,现场施工人员工作排得很满,他们要架设多段导线,其中有一处跨越500千伏输电线路。
“工程工期紧,再加上疫情原因,大伙儿去年春节就没能回家。眼下项目正处在关键时期,大家还是选择坚守岗位。在工地上为祖国庆生,也是我们表达爱国之情最直接的方式。”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线路(苏2标段)施工项目部技术员徐仲征说。目前,全长约220公里的江苏段线路工程已进组塔高峰期。
自去年12月白鹤滩—江苏特高压工程开建以来,参建者们已走过300多个攻坚克难的日夜。预计明年7月,该工程将整体投运,届时每年输送电力超过312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地区原煤消耗1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42万吨。(唐悦)
翻山越岭援建雪域天路
10月1日早上7点,天刚蒙蒙亮,陈金林和同事们从位于西藏昌都的川藏铁路供电工程指挥部驻地出发,驱车2个小时前往150公里外的王卡—汪布曲220千伏线路1066号铁塔处,开展现场安全督查。
陈金林是来自国网江苏工程咨询公司的援藏帮扶人员。在线路总长112.4公里的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一期)中,他承担着全线所有标段的安全管理专责,每周至少有3天在平均4300米的海拔线上奔波,与铁塔银线、风吹日晒为伴。
当天,陈金林一行沿着土路,行车至昌都察雅县扩达乡的一个村子时,1066号塔已近在眼前,但该塔位于河流对岸的山上,车辆无法再靠前。于是,他们下车徒步穿过村子,趟过一条4米宽的河道,再爬上海拔4650米的山巅,经过1个小时才抵达作业现场。
在9月底1066号塔的一次现场检查中,陈金林发现一处绞磨地锚埋深不够的问题。当天,一到现场,他最先复查的就是这处隐患。“我们已及时整改,现在埋深为2.8米,符合安全规定。”施工负责人李强告诉陈金林。
陈金林介绍,入秋后,当地天气转凉,此前检查另一处塔位时,途中积雪已有2公分。到了11月,气温更低,氧气更稀薄,户外工作会更艰苦。因此必须抓紧工期,同时安全绝不松懈。他对现场施工人员说,“大家都很辛苦,祝工友们国庆节快乐!”
在确认隐患整改到位后,陈金林一行又详细检查了人员到岗、工作票规范等情况,随后驱车赶往下一个作业点。当天,他们先后奔赴4处作业现场,总行程200公里,徒步1.2万步。
自2020年5月入藏以来,陈金林驻藏帮扶已一年半。此前,他作为工程指挥部500千伏业主项目部副经理,参与了“电力天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建设。今年5月起,他又承接了川藏铁路供电工程(一期)的援建任务,目前,该工程基础施工全部完成,铁塔组立逾80%。(唐悦)
战疫归来再度请命坚守
“10月2日12时55分,瓦窑变竹西2号132开关事故分闸,全线失电。”国庆假期第二天,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响起报警语音。配网调控班当值调度员房少华立即发布故障信息,联系抢修人员赶赴现场……一系列动作迅速、沉着。
在刚刚过去的扬州疫情中,房少华参与了为期42天的封闭值守。这个国庆长假,他选择继续坚守岗位。
竹西2号线发生的跳闸,将影响扬州东区竹西芳庭、竹西新村等5个小区居民用电。但故障出在哪里?房少华通过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逐个排查终端告警信号,在5分钟内,就初步锁定了故障范围。根据房少华提供的信息,现场人员很快找出了故障点,并确认了故障是因道路施工造成电缆外破所致。
房少华的准确判断,给现场抢修争取了时间。13时59分,抢修人员隔离了故障电缆,并恢复了整条线路供电。房少华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如果没有7月底突如其来的疫情,此时,房少华应该和妻子在风和日丽的海南度蜜月。他们的婚期原定于今年9月24日,但因防疫形势需要,婚期被一再推迟到明年2月。在疫情最严重的关口,房少华主动响应号召,与配网调控班7名同事一同封闭值守。在“孤岛”的整整42天内,他未能和妻子见面。
国庆长假期间,房少华所在的班组实行“四班两倒”值班模式,每值3人。班组内有2名同事因疫情影响,一直无法回家探亲,打算利用假期和家人团聚。房少华除了自己申请值班外,还主动为这2名同事代班。整个国庆假期,他将累计值守3天3夜。
“在岗的不只我一个,还有疫情期间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房少华说。这个国庆假期,包括房少华在内的10名配调值班人员中,有6人都曾参与过疫情期间的42天封闭。“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更大的责任。”房少华表示。(管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