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奋进力量 焕发古城活力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不仅是一座文脉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曹起溍故居、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扬州革命烈士陵园、郭村保卫战纪念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迹遗址,将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战、砥砺奋斗的红色印记深深烙刻在了扬州的大地上。
近年来,国网扬州供电公司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汲取奋进力量,时刻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与扬州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助力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为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增光添彩。
强创新,赋能电网建设
5月24日下午,扬州供电公司党委中心组赴郭村保卫战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学习。史称“东进序曲”的郭村保卫战中,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留下了“信党跟党、爱民为民、敢干实干、廉政勤政”的“东进精神”。
敢干实干,笃定前行,展现新作为。近年来,该公司矢志不渝做红色能量的传递者,让红色精神成为全体员工心头的“烽火”、逐梦的“誓言”,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早在2012年10月,扬州供电公司就在全省率先启动“一流配电网”建设和管理示范区建设,并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88平方公里的示范区建设。示范区内,中心城区和一般城区电网网架实现双环网、单环网、架空多联络,农村地区实现架空多联络,配电网结构更趋合理,供电可靠率显著提升,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中心城区控制在6分钟、一般城区控制在1小时、农村控制在6小时以内,同时形成了432个技术标准、194项管理制度,形成了“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为江苏配电网升级探了路。
再坚强的配电网,也会因恶劣天气等发生故障停电,这就需要供电服务指挥人员及时研判故障并分派抢修任务。于是,如何不断提高故障处置效率成为供电企业的聚焦点。为此,2019年初,扬州供电公司牵头研发了国内首个供电服务人工智能(AI)指挥员——“小艾”。
“小艾”不仅具备人机对话功能,相当于一个虚拟的接线员,能够代替配网抢修指挥人员,直接与电力客户对话,准确回答客户各种咨询,而且能够自动感知配网设备异常,及时发现故障并智能研判,指挥抢修工作开展。该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副主任杨川介绍,“小艾”从接收失电告警信息、研判故障、派发抢修工单到发布停电信息,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秒,使抢修工作效率提升60倍以上。
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扬州供电公司大胆探索“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并积极实践。2020年8月20日,随着扬州运河东郡小区地源热泵参与电网“应急支撑”及“需求响应”能力试验圆满成功,全国首个城区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在扬州投入使用。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热资源进行供热或制冷的空调系统,不少小区已经安装了这种系统实施集中采暖和制冷。将地源热泵系统改造后接入区域综合能源协调控制系统,就能通过调节地源热泵出水口温度,控制其用电功率,减少用电负荷,由此保障电量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扬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专职吴佳佳表示,“我们将在地源热泵参与电网需求快速响应的基础上,探索智能楼宇和园区级微能网与电网的交互,为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创新和市场化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添绿色,注入“电力元素”
传承红色基因,助推绿色发展。扬州,是“中国淮扬菜之乡”,是“世界美食之都”。近年来,扬州供电公司大力挖掘餐饮领域电气化潜力,推广“全电厨房”,掀起了“厨房绿色革命”。
2020年4月15日,我省首个引入“能源托管”业务模式的社区全电厨房在扬州“双东”历史文化街区琼花观社区建成。“‘全电厨房’没有明火和噪音,油烟也少了很多,现在整个后厨干净整洁,更安全、更绿色。”扬州琼花观社区主任李华说,琼花观助餐中心每天为孤寡老人提供约200人次的助餐服务,实施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用能成本约1.2万元。
为了扩大“厨房绿色革命”的影响力,2020年7月至10月,首届“全电厨王”挑战赛系列活动在扬州举办。期间,共有超过1500份全电厨房美食参赛,浏览量达3.1亿次,并有超过10万人参加全电厨房烹饪料理课堂,在全社会掀起了餐饮电气化新风尚。
截至目前,扬州已完成170余个全电厨房改造项目,打造了包括扬州大学餐饮电气化实训中心、丁山宾馆全电厨房、东关古街沿街商铺“瓶改电”在内的一批特色示范项目。
推动传统厨房升级的同时,扬州供电公司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电力元素”。
位于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的江都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达1.2万亩,有种植户800户,是省市两级永久性“菜篮子”基地。2019年,扬州供电公司帮助园区实施电气化改造,打造了总面积3200平方米的两个电气化示范大棚,水肥一体化、遮阳网闭合、通风等10多个环节全部实现智能化操作。
“实施电气化改造后,浇水、卷帘、通风等工作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不仅方便快捷,而且经济效益显著,果蔬种植每亩成本下降了近2000元。”园内的润禾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振凤说。
目前,扬州已建有电气化智慧大棚63个,推广用电设备容量达2513千瓦。此外,智能电气化还在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及水产养殖、粮食烘干等产业中大显身手。据统计,2019年以来,扬州供电公司因地制宜,共推广粮食电烘干项目72个、水产养殖项目291个、农田电排灌项目350个,累计推广用电设备容量7.23万千瓦。
精服务,守护万家灯火
时光流逝,责任如山、一心为民的红色基因早已融进了扬州供电人的血脉。
拥有5.09平方公里明清古城的“双东”历史文化街区,老建筑多、老客户多、老问题多,对做好供电服务提出了挑战。2020年7月,扬州供电公司实施“党建+优质服务”工程,遴选印斯佳共产党员服务队骨干队员成立古城电力服务党小组,联合城管、消防、供水、供气等单位组建社区共建共治党建联盟,通过“组织结对进社区、党员骨干在网格、专业联盟入古城”等措施,打通服务古城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向东关街道网格员及居民讲解安全用电注意事项、排查整治老旧线路、参与社区四防(水、电、气、危房)大检修、完成30多个社区供配电设施外观美化工程……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扬州印斯佳)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印斯佳说:“我们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全力满足群众的供电服务需求,力求将一件件民生领域的‘难事’变成百姓交口称赞的‘好事’。”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2021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扬州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组织634名党员带头冲在战“疫”队伍最前列。
“灯亮了,来电了!”8月21日19时许,看到家中的灯重新亮起,扬州宝带新村28栋与35栋的居民不约而同地欢呼雀跃。
宝带小区是扬州疫情防控高风险的老小区,当天凌晨两栋楼突然停电,接到报修电话后,扬州供电公司迅速集结一支16人的党员突击队,严格按照防疫流程申请后进入这个封闭小区。施放电缆、制作终端头、做试验……抢修持续了3个多小时,期间没有一个人停下来休息,也顾不上喝一口水。“只要电力出现故障,我们必然义无反顾,苦点累点都不要紧。”党员突击队队长陈宏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战疫有速度,守护有力度。据统计,7月29日以来,扬州供电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累计出动8332人次,开展重要输配电线路和变电站特巡,完成电力抢修任务470项,服务904个临时核酸采样点和941个疫情防控值守点用电,并有103名职工参与到各个社区的战“疫”志愿服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