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丹阳:“新武器”助力“整县光伏”建设
9月2日,在丹阳市丹北镇寺庵头村附近投运的国内首套柱上柔性互联装置在试运行一个月后,有效改善了寺庵头村附近台区在夏高时段时段性超重载情形,同时设备具备三相不平衡等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功能,实现了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台区优质供电。
2021年,丹阳市积极响应国家能源局倡导试点开展整县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工程建设,成为江苏省首批屋顶光伏开发试点县。在机遇的同时,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意识到分布式光伏的普及,台区配变将面临功率倒送及供电容量不平衡、不满足等问题,配电网运行管理面临着新挑战。
今年年初,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开展柔性互联装置的研究及应用,通过调控台区间功率的智能互动,释放低压配网的供电能力,有效提升不同时间段下分布式光伏的消纳水平,同时高效利用配网冗余容量,实现多台区“动态增容”。
据悉,寺庵头村低压台区负荷分布不均匀,三相不平衡指标最大超过30%,不利于台区的高质量供电及变压器的经济运行,而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接入后,还会进一步加重台区三相不平衡度等电能质量问题,柔性互联设备投运以来,台区的三相不平衡指标恢复了正常,为整县光伏接入下台区高品质供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寺庵头中、寺庵头南2#配变原先每年都会发生时段性超载,最高负载达到120%左右,现在通过与附近不到80米的台区互联,利用柔性互联装置,灵活调控相邻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支撑时段性超载台区,达到“动态增容”的效果,解决了该变压器时段性超载问题。”国网丹阳市供电公司项目管理分中心负责人高文杰介绍,相比传统新增变压器和线路改造的增容方案,柔性互联具备工程改造量低、运行能效高的优势。
早在今年4月,丹阳市供电公司在丹阳市司徒镇投运了国内首个箱式柔性互联装置,同年8月,丹阳市供电公司对柔性互联装置进行升级改造,以解决传统柔性互联设备体积大、成本高、效能低的劣势。研制的新型柱上柔性互联装备实现了设备在效率、体积、成本上质的跨越。投运后装置成本降低40%,体积降低35%以上,重量减低50%以上,效率由传统的94%提升至98%左右,运行效率接近配电变压器水平。柱上柔性互联装置的落地建成,标志着柔性互联装置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下一步,丹阳公司将继续以方美芳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形成研发,应用,运行的完整落地链,构建新型台区配电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2年,计划在丹阳6个乡镇,投运10套柱上柔性互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