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供电公司:“黑脸”检修人的日常
来变电检修室的第一天,我认识了在一线工作了20年的马班长,还有一群“脸黑”的同事,在这里我慢慢对检修人、一线班组、变电检修室有了新的认识。
2019年9月30日晚上11点50
上车后我问马班:
王肖
换个避雷器要带这么多东西吗?
当然,我们的工作是确保主网设备的稳定运行,可靠向用户供电,你永远不知道抢修现场会出现什么困难,我们要尽可能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完成抢修任务,抢修虽急,但我们不能乱了阵脚。
马班
马班严肃地讲道。
到口岸变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左右,我的眼皮很重,冷水洗了两次脸才清醒了些,工区主任、专职正在现场跟工作负责人商议抢修方案,两个同事靠着两盏应急灯在狭窄的露天平台上完成了避雷器的拆卸,老式的瓷柱避雷器极其笨重,我跟另一个同事一点一点从设备区将它挪出来。

对备用避雷器做完直流泄漏电流和耐压试验后准备安装时,才发现如马班长所言,新旧设备的基座、高度、螺丝孔距有很大出入,需要重新测量、打孔、做新排搭接,事先准备的工具迅速派上了用场,三个小时就完成了这次避雷器更换的工作。
我惊叹马班长有如此丰富的抢修经验的时候,
他笑着说:
干检修,为的就是让人们用上电,这是我们的工作,更是我们的责任。
马班
后来的日子里,
抢修变成了家常便饭,
责任的种子也在我心中悄然种下。
2020年3月

班组全员在开工前根据原有检修方案多次进行讨论研究,细化分工,重新收集整理了黄桥变的设备信息和缺陷记录,并联合运维部门进行现场踩点勘查核对,确保各项缺陷均有明确记录。

班组全员以两天三个间隔的检修周期加班加点,一连三个月放弃周末假日,实行“6+8+7”工作模式,早上6点奔赴现场,晚上8点收工,每周7天均在现场。
清明期间,由于降雨且天气不稳定,设备区到处是泥泞,场地无法布置斗吊,为按期完成检修任务,避免对后期工作进度的影响,班组决定采用搭脚手架的方式,垫实基础,安装扫地杆,采用人工提拉的办法将导电臂拆卸后搬室内进行解体检修,确保每个设备试验合格后交接给运行验收,在闷热的天气里,每个人每天都是汗如雨下。一个集中检修后,我很快融入了他们,变成了一个“黑脸”的检修人。
变电检修室有一个微信群,记录着工区每天各个现场的开收工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在夜里突然蹦出一句:
XX变电站XX线带负荷试验正确,
已成功送电,现场无异常,现在收工。
。
我知道那是隔壁保护班的“白脸”同事发的,每每这时,主任总会回一句简约而暖心的辛苦了。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在对220kV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整整半年的时间,为了实现对变电站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功能。

他们一心扑在站内改造二次回路、安装和调试保护测控屏柜,完成了5万多米电缆的敷设,带着维护电网稳定可靠运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疫情防控和春检工作的双重压力下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变电检修室一贯坚持的方针,抓实安全生产,电靓美好生活,我和我的“黑脸”同事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