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绿色共识 拥抱低碳未来

8月26日,国网泰州供电公司计量专家张季军为格林美(江苏)钴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现场能效诊断,在其用能设备上装设150余个碳排放监测表计,通过实时准确的碳计量对企业作出能效评估,并就下一步节能改造措施给出建议。
“作为国网江苏电力探索碳计量业务的试点单位,我们联合系统内外专家,已为首批12家企业提供了这样的诊断服务。”泰州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已推动47个节能减排项目落地,全部建成后将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3500万立方米。
从企业生产到日常生活,节能低碳已经渗入社会方方面面。同一天,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绿色校园”项目落成,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帮助学校完成了20盏智慧光伏路灯等系列改造,并在校园内布设68个监测点,搭建了能效监测平台。

在今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8月23日至29日)期间,国网江苏电力各单位围绕“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活动主题把倡议化为行动,走进298家企业、217个社区,与社会各界共参与,传播绿色低碳理念。

除了线下走访推广,线上活动同样活跃。宣传周期间,各单位线上线下举办宣讲57场。国网江苏电力营销服务中心承办全国低碳日主题直播活动,获16.4万人次在线点赞;国网南通供电公司开设节能降耗云培训,吸引全市79家重点用能企业参与……
未来可期,任重道远。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国网江苏电力的探索从未止步。从碳排放监测到碳资产管理,从碳服务窗口到碳市场开拓,该公司践行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步伐坚定有力,多项典型示范项目在基层落地生根。
南 京 丨 挖 掘 碳 管 理 潜 力
根据碳排放实时监测调节生产,通过电能替代、分布式能源接入等手段减排增效,采用碳捕捉、碳封存技术最终达到“零碳”目标……在位于南京溧水的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一套“碳管理”定制方案日渐清晰。
8月25日,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五级职员陈堃再次来到天山水泥公司,与该企业生产部长史明磊沟通项目推进事宜。今年7月,双方签订协议,启动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由于生产工艺的特殊性,水泥在利用原料(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过程中,无法避免二氧化碳排放。我国作为全球水泥生产第一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57%,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13.5%。因此,水泥企业节能降碳,对“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该示范项目十分贴合企业发展需求,将为国内水泥行业率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绿色转型之路。”天山水泥公司总经理罗鹏介绍,该企业年产水泥熟料约150万吨,用水泥生产二氧化碳排放系数的方法粗略计算,年排放量超过120万吨。企业亟需更精准的碳排放评估,并据此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水泥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高温煅烧环节。对此,南京供电公司从源头治理着手,为其开发了碳排放监测系统,将于今年9月底投入实用。届时,除了对各道工艺的碳排放加以实时监测和预警,还能动态跟踪企业碳配额变化、模拟进行碳交易,从而针对性改进工艺、减少碳排放。
“以实现零碳作为最终目标,我们为该企业定制了‘三步走’策略,以上仅仅是第一步。”南京供电公司该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栾宁介绍,第二步,通过用能控制系统减少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同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提高绿电使用率,双管齐下提升节能减排贡献度,实现低碳水泥制造。第三步,利用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固化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实现水泥行业深度脱碳生产。整个规划远景展望至2023年。
据测算,第一阶段完成后,天山水泥公司将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三个阶段全部完成后,年减排二氧化碳将超百万吨。若在全省水泥行业全面推广应用,预计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000万吨。(任俊宇 张航通 何劼)
无 锡 丨 开 辟 碳 服 务 窗 口
碳排放权交易、绿电交易、碳资产管理……8月24日,国家电网系统首家专为企业提供公共碳服务的柜台窗口落户无锡,其业务涉足碳市场的多个热点领域。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无锡供电公司同期开展的市场调研中显示,新吴区76户35千伏及以上高压用户中,41户有绿电需求,其中有100%绿电需求的22户,需求电量达43.92亿千瓦时。
面向市场需求,无锡供电公司在其新吴供电分部营业厅设立专柜,向当地有低碳转型意向的企业提供免费碳服务。此前,经资质培训和考核,该公司已拥有7名国家人社部认证的“碳资产管理员”、13名“碳交易员”,具备了专业的服务能力。
对于这一新窗口的服务范围,无锡供电公司营销部负责人陆伟伟介绍,“主要包括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用户提供免费的碳盘查服务,为有绿电需求的用户提供清洁能源开发与消纳的建议,为实施节能的用户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项目(CCER)开发建议,助力用户提升碳资产管理能力。”
除营业厅柜台外,上门走访企业也是碳服务的重要途径。早在7月起,该公司就深入重点用能企业,摸清节能减排潜力,出具碳资产管理报告,为企业参与碳交易、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南国红豆控股有限公司就是首批受惠企业之一。8月16日,该企业收到了无锡供电公司的碳资产管理报告。报告显示,企业通过4兆瓦电力储能装置充放电运行,平衡自备燃煤机组运行出力,仅在7月份平均每天减排二氧化碳31吨,月度减排量达930吨。
“今年,政府对园区热电板块分配了碳配额,即必须完成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供电公司从能效提升出发,为我们制订碳配额管理分析方案,指导我们参与碳交易业务,帮助我们提前谋划CCER项目开发。项目落地后,每年估计能增加100万元的碳资产收益。”红豆公司企业电气负责人尤佳明说。
目前,无锡供电公司已受理碳资产管理咨询业务35笔,走访重点用能企业76家,推送碳资产管理报告22份。(岳芸)
连 云 港 丨 监 测 碳 排 放 踪 迹
8月24日,连云港能源大数据(碳监测)中心启用,同时上线运行碳排放管理系统——“碳测”平台,实现对全市1009家规模以上企业碳排放的全面监控、精准评估。
“在数据源头上,相较于传统人工汇报、统计方式,电力大数据更具精准性和权威性。”作为“碳测”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方,连云港供电公司总工程师杨斌介绍。这一平台与省能源大数据中心、省重点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贯通,以电力大数据为核心,同时汇聚了能源、环保监测等多方数据来源。
对碳排放足迹的精准追踪,是“碳测”平台的最大亮点。与传统的碳排放测算方式不同,“碳测”平台基于“碳流”理论,针对钢铁、化工、石化、发电等12个行业,创建了相应的耗电等效碳排模型。
“利用这一模型,我们能得出不同企业、不同生产流程的单位电量的碳排放值。也就是说,只要根据企业设备耗电情况,就能推算出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这样,可以有效评价企业碳耗水平,并针对性给出减碳分析和节能建议。
金桥丰益氯碱(连云港)有限公司是“碳测”平台服务的企业用户之一。在该企业每月能耗中,电能占比超90%。根据其7月份电量数据,“碳测”平台出具了碳效月分析报告,其中细分为用能总览、碳排放分析、清洁用能潜能分析、上下游产业链分析等6个部分。
“根据分析报告的建议,我们计划采取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升级换代等措施,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61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33吨。”金桥丰益氯碱(连云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仕华说。
“碳测”平台也是政府决策的有力辅助。“平台内的大数据经梳理分析后,被‘翻译’成直观清晰的图表。既能掌握全市碳全景地图、碳迁移足迹追踪、碳配额总览等,也能详细查看区域内碳排放强度、碳排放超标企业分布,还可以自动生成可视化报告,对政府监管碳排放大有帮助。”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处长李秋潼表示。(夏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