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
在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横溪社区抗击疫情的队伍里,有一位特殊的“士兵”,他就是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在横溪社区挂职党委副书记的戴宇航。在他挂职期满即将回到原岗位之时,疫情发生了,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主动请缨,继续坚持与社区干群战斗在防疫一线。
我不能在这个节骨眼离开
戴宇航是江宁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的一名低压客户经理,去年8月开始在江宁区横溪社区挂职。7月21日以来,他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在辖区防疫地各个点位。
横溪社区紧邻禄口,和机场直线距离10公里,防疫压力很大。“横溪社区是集镇社区,流动人口多,情况复杂,有不少在禄口机场上班的村民,我们3个副书记分片包干,完成全民多轮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人员的管控与服务,我主要负责姜林村。”戴宇航说。
在村里,他负责报送全村居家隔离人员的健康信息。每天上、下午各测一轮体温,挨家挨户跑一遍。从高温暴晒到台风暴雨,他的微信步数保持在日均3万。
问起最棘手的事,戴宇航坦言是挨家挨户摸排隔离人员:“除了全员核酸检测,最紧要的事情就是第一时间摸排出风险人员进行隔离,社区干部、社区网格员、志愿者、医务人员、民警‘五包一’负责隔离人员。”社区工作者是与老百姓最贴近的人。一开始筛查有无去过风险区域或是否在禄口机场上班时,有些村民不太配合,社区工作者需要一遍遍上门解释,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随着大家防控疫情意识提高,这种情况逐渐改善。
“我和公司领导汇报了,当初去的时候,就是希望发挥好桥梁与服务的作用,我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戴宇航决心满满。
不管什么问题找我就行
社区工作者、核酸检测点引导员、送菜志愿者、供电员工……在这场战“疫”中,戴宇航切换着不同身份。
7月24日下午,横溪社区接到通知,从25日开始辖区内13个自然村都要设防疫值守点,需要为照明、电扇搭接临时用电。戴宇航立即联系了横溪供电所副所长章雷。18时许,供电人员分兵多路,2个多小时所有值守点的临时线路和20多盏照明灯架设完毕。
“最令人振奋的就是取得老百姓的理解。一声谢谢、几句鼓励的话,都让我们感动,从中汲取坚持的力量。”戴宇航说。
7月26日20时许,正在值班的戴宇航接到求助电话,村里正在居家隔离的张明有发烧咳嗽的症状。由于这是横溪社区居家隔离人员中第一个出现发热症状的病人,这立刻引起了戴宇航的重视。在联系指挥部后,指挥部要求由社区工作人员在隔离情况下陪同发热人员转运至同仁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于是,戴宇航与同事开着一辆车子,跟在张明的车后面陪同前往同仁医院,核酸检测结果要等到次日3点。
会诊结果出来,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张明如释重负,但因为有肺炎的影像症状,医生要求在医院隔离观察,观察时长根据后续核酸检测情况而定。一想到自己的病情和同样居家隔离的母亲、妻子、孩子,张明心里不免担忧起来。
“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吗?”戴宇航看出了张明的担忧后问到。
“我们家昨天开始隔离的,虽然已经给家里囤好了物资,但是我在医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担心家里吃的用的不够用。”
“你放心治疗观察,家里有什么需要你告诉我,我们来解决。”戴宇航安慰道。
“西红柿、猪肉、四季豆……”天一亮,张明给戴宇航发来微信,请他帮忙给家里买菜。值了一晚上班的戴宇航和社区志愿者一起,按清单买好菜送上了门,之后便由社区志愿者帮张明家里采买物资。
戴宇航还时常给张明发消息,疏导心理。“我在医院很好,你们不用担心,其实你们是最辛苦的,谢谢你们。”张明对戴宇航说。8月4日,张明顺利解除了医学隔离观察,从医院回到家中继续进行健康观察。
自制防护面罩的原始材料
由于疫情发生的突然,在第二轮核酸检测时,横溪社区防护面罩告急。为了保护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在核酸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戴宇航他们决定自己想办法。
去年抗疫时,南京供电公司团委曾组织志愿者自制护目镜。今年戴宇航便又“重操旧业”,带着社区工作人员们分头去文具店买透明塑料文件袋和胶带,去五金店买宽皮筋。7月23日晚上,他们将文件袋裁开,贴上宽皮筋,做成了100个简易防护面罩。
“我们都开玩笑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社区人员在全员核酸检测中从事引导、检测、登记等工作,人员接触量也很大,我们做的面罩虽然没有正规的舒适,但也能提供较好的防护效果。做好自我防疫,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工作负责。”戴宇航说。
戴宇航的家距横溪单程通勤时间需要一个小时,疫情以来,经常性的通宵工作以及防疫需要,戴宇航仅回过两次家,一次带四五套衣服,平时在办公室搭行军床,30余个凌晨2点的电话,记录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社区每个人都黑白颠倒,没日没夜。我有个同事叫罗印昕,94年的,是一名退伍军人。在连轴转了两天后,下午4点多在办公室沙发上靠着睡着了,6点半醒了后看见一屋子人,说大家早啊,他以为是第二天了呢!”戴宇航边说边笑。在他心里,自己已经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家里人担心他,经常打电话来,他对母亲和妻子说的最多就是“放心,我没事”。
横溪社区以及所有一线的工作者们,选择暂时不归小家,是为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守护“大家”。8月19日,南京全域转为低风险地区,感谢这些可爱、可敬的一线人员,正是有他们的坚持,我们才能在短短30天内控制住疫情,迎来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