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点看“虾都”
“一虾先行,诸业并进”“一只虾致富了一方人”一一盱眙,中国小龙虾美食发源地,素有“龙虾之都”的美誉,如何略略浏览而得其神韵、窥其风采?8月23日,国网盱眙县供电公司龙虾全产业链电气化宣传采风组一行,立足一点,借助一人,边走边看,边听讲解,大开眼界。

一点,即盱眙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地;一人,即产业园展示厅兼龙虾香米精制中心主任孙小华。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核心区1000亩虾稻共生示范区”,孙小华介绍。核心区,也即近几年盱眙一年一度的龙虾节开捕仪式所在地。已成乡间一景的仪式舞台周边,满是碧绿碧绿的虾稻共生田。
一行人行进在田间木栈道上,只见电气化元素错落有致,吸人眼球。一台台电投喂饵料机,一只只光伏电诱蛾灯,就连温湿度监控大屏,网络直播间,都布到了田间地头。“这个直播间共有3个,可以从高处俯瞰,直播视角更佳”,孙小华介绍,“可适时介绍虾稻共生的不同环节,让人们情系田园,心向往之,常忆乡愁。”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要义有二,一是示范带动,二是选树培育产业,做长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移步换景的间隙,也即由1000亩虾稻共生田转向产业园展示厅的路上,孙小华这样言简意赅,却也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用他的话讲,“看了产业园的宣传片,就能有直观而感性的认识。”
“盱眙水稻种植面积110万亩,虾稻共生83.5万亩,虾稻共生亩均增收2600元……”立足展示厅沙盘并2米乘6米的电子大屏前,一行人看《开启农业现代化新征程》宣传片,一组组直观的数据,一帧帧精美的画面,尽显盱眙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不凡气势: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9万亩,涉及6个镇街,31个行政村,9.52万人口,围绕“一带二核三区”进行布局,即建设新(沂)扬(州)高速管仲至马坝40公里虾稻共生产业带,环洪泽湖大道10万亩虾稻共生核心区和马坝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核心区,明祖陵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区、龙虾小镇服务区和绿色食品加工区……
“这是盱眙龙虾农事图”,看完了宣传片,孙小华把一行人先后引到了声光电并用的重要场景展示点。在“农事图”前,他一边操控显示器,一边介绍,讲到不同月份,电子显示屏则放大呈现在这一月份虾稻共生主要节点暨农事任务。“比如说,3月份气温回升到多少,水位要降到多少就可以向田间投放虾苗,就是指导虾稻共生产业形成一个规范的流程。”他特别指出。而在“虾稻共生溯源展示图”前,透过他的介绍,辅以一个个动漫画面,从种子入地,到虾苗投放,到龙虾捕捞,精深加工,包括龙虾稻收割加工,直到餐桌,虾稻共生完整产业链各环节悉数演绎。“种草养虾、养虾有‘稻’、‘稻’法自然”的全链条绿色生态种养法则贯穿其中。
“这是每斤8元8毛钱与每斤20元钱的两种龙虾香米,抓在手里都香”,在同一展示厅,孙小华特地让大家闻一闻一袋已经启封的香米并强调:“启封几天了,市委书记参观时特地煮的这8元8毛的米,赞不绝口。”这样介绍时,他满脸的成就感。
“香米之香是必然的也有现实基础”,在前往参观香米精制中心的路上,他再一次给大家设悬念。“好米首先要种子好,是国家水稻培育中心专门选育的‘天津小站杂交粳’,然后生长过程要绿色生态,然后要加工好,然后呢储存也要好”,他边走边介绍,一连几个“然后”很是让人期待。
“这是监控室,只1人1屏幕而已,外加1人负责不时巡检,整个香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5万吨。”借助大屏,眼前的香米加工生产线绝无传统印象中的概念,灰蒙蒙的车间,不同环节不同人值守,人人粗布大褂,戴口罩,着防尘帽。
孙小华还将大家带进了香米加工好了的待出厂存放地。恒温18度,湿度保持在65%。他特别指出,“恒温存储与低温烘干一样重要——原本的轻质柴油烘干设计方案被改成了空气源电热泵烘干,既安全环保,又利于精准控制烘干温度,原理也就是空调原理,加热空气烘干香米,这样最利于保证香米品质与口感。”
“‘一产接二连三’,80多万亩虾稻共生背后,有宝能生鲜等龙虾冷链深加工企业11家,龙虾香米加工企业5家,许记味食等30家龙虾调料生产企业,红胖胖、於氏等品牌餐饮企业200余家,龙虾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一行人从进入产业园核心区,到匆匆告别,仅仅35分钟,“一虾先行,诸业并进”在脑海中生动并丰满起来;“盱眙国家现代农业园正像一首巨轮,朝着产业并进,效能显著,引领全国的目标,乘风破浪,扬帆千里。”宣传片结束语更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全产业链或电能或替代支撑贯穿其中。
电靓虾都!电力赋能龙虾全产业链各环节!(钱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