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兵 终生效党
8月14日,在淮安区恩来社区的办公场所,钟锦逵正张罗着向陶宋和谷艳平两位后生介绍社区党建文化。同是退役军人的两位年轻同志,在老前辈的谆谆教导下,收获颇丰。这三位从军营中走出,回到地方成为了努力建功立业的供电人,在他们的身上始终彰显着军人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电力排头兵 退伍不褪色
“若有战、召必回,退伍时的誓言,我们始终没有忘记。”站在保电一线的退伍军人谷艳平,看到人民子弟兵在河南抗洪抢险一线奋战的画面,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条状态。
作为离开部队不久,有着16年军龄的退伍军人,在八一建军节到来前夕,无比怀念自己的部队生活。“虽然军装换成了工装,但是我退伍不褪色,在部队里养成的不怕困难、勤奋好学的精神伴随着我一步步成长。”2020年12月才入职国网淮安供电公司淮安区营业部建淮供电所的谷艳平,刚开始对电一窍不通,可以说是个“新兵蛋子”。但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头,每次巡线、抢修都跟在老师傅的后边,从递扳手、拧螺丝开始,一步一步学,没日没夜地抱着各种电力书籍津津有味地“啃”。
“谷师傅,你怎么又是第一个到班打卡啊?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咯!”2020年2月27日8点,谷艳平的同事余从喜打趣着说。谷艳平在去年入职不久后,就遇上了疫情。这对于一个刚从事电力工作的同志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负担。每天他看着同事们在抗疫一线忙碌着,他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竭尽所能为大家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军人出身的他严于律己,每天他总是第一个赶到供电所,对办公场所进行清扫消毒,为大家分发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所里部分同事没车,防疫交通管制启动之后上下班成了难题,谷艳平主动承担起接送同事上下班的任务,保障巡线抢修人员能够顺利上岗完成任务。
穿上军装,他扛起钢枪、保家卫国;回到地方,他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未来道阻且长,踏实干好本职工作是谷艳平的现阶段目标。“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懊悔”。16年军旅生涯获得的诸多荣誉,成为了人生履历上的精彩一笔,余生为供电事业“冲锋陷阵”贡献力量,是谷艳平的朴素职业理想。
看今朝,雄关漫道。转业后,他们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融汇到电力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锐意进取,体现了革命军人的优良传统,展现了电力铁军真拼实干、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退役军人。他们内心始终坚守“一日为兵、终身为伍”的不灭信念,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时刻准备迎难而上、全力以赴。
舍小家顾大家保供电在路上
“今年是苗苗10岁,不能留下来陪她看会儿春晚吗?平时你就忙,这么多年春节你都没在家陪孩子完整过过。”陶宋妻子些许责备的话语里透露着一点无奈。陶宋一边吃着家人静心准备的饭菜,一边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而后看了一眼手表,穿上外套就准备出门。女儿这时跑过来拥抱了他,嘴里嘀咕着:“爸爸,你就放心去吧,苗苗和妈妈在家等你回来。”陶宋微笑着推门离去。
除夕“守夜人”的身份,淮安区营业部安全运检室陶宋这一当就是16年。阖家团圆的时刻选择逆向坚守,陶宋从无怨言。“别人看春晚,我们盯电话,这种值班状态跟扛着机关枪随时奔赴战场差不多,一点都不敢松懈。”每每这时,陶宋便打开电脑,将一整年的抢修工作清单逐个打开,每一个抢修任务在脑中,就像放电影一样,随着四季的变换,契合群众的需求,让他的每一个总结表格里,都烙印下了他的工作足迹。过目总结是陶宋每一年当除夕“守夜人”的习惯,一方面为了消解自己对家人的愧疚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精细化本职工作。责任愈重,陶宋对自己的要求愈高。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完善,近五年来,陶宋的值班电话没响起来过。2021年除夕夜也不例外,但他从来不敢有丝毫松懈。
2月11日一早,陶宋便来到了该营业部,像往常一样,他巡视了部里抢修设备的相关情况,这是为了方便今天万一要开展工作时,及时调取设备而做的准备。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很多年。为确保万无一失,每每逢年过节就更需要加倍小心,谨防意外发生。有陶宋在,一旦有群众有用电需要保障,他便能第一时间组织起人手,解决群众的用电需求。作为在淮安区供电营业部的“老人”,他熟悉整个淮安城区供电区域的每一条馈线,每一个台变的位置和运行状态。有他在,该营业部就有了“定海神针”。
自从2005年进入淮安区营业部工作至今,陶宋一直从事的是配电运行、检修工作。军人的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意识仿佛刻进了他的DNA,“从对什么都陌生不懂,到身兼处理故障、各种保电、拿线路方案等各类配网运行管理工作。虽然量大又繁琐,但军旅生涯磨砺出来的耐心和毅力,还是为我的工作添砖加瓦不少。”工作以来,陶宋参与10千伏配电线路事故抢修工作200余次,仅2020年就参与各类事故抢修23次。在践行一个电力工人使命和职责的路上,陶宋多次获得的国网淮安供电公司系统“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是他工作以来的最好证明。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争做与时间赛跑的时代先锋供电人,是陶宋毕生的职业追求。
军人本色永不改退休奉献为人民
6月22日上午,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来淮安公司退休员工钟锦逵家中,为其佩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感谢他为国家作出的贡献。钟锦逵激动地说:“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就决心把一生献给党,现在我将尽心尽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服务。”钟锦逵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言出必行一直是他的人生信条。
今年受表彰一事,为钟锦逵的退休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耄耋之龄的钟锦逵出生于1942年7月,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美援越,多次荣获“五好战士”“特等射手”“学习雷锋标兵”等称号。作为一名有着16年军龄,55年党龄的转业军人。钟锦逵的人生一直就以优秀共产党员的准则要求着自己。不论是在部队里,转业后的供电工作岗位上,还是退休之后“老有所为”的生活。
2020年3月7日,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钟锦逵正提着饭盒向小区保安室走去。推门走进保安室,还没落座就急忙接过保安刘师傅手里的测温仪,嘴里说着:“师傅你快吃饭,我来替你值班。”像着往常一样,钟锦逵熟练地将测温仪拿在手里,推开保安室的门走向小区外。按照钟锦逵的话说,今年已经79岁的他是个闲不住的人,“肩上有责,心里有事,坐不住。老年大学上不了,我身体好,人民子弟兵永远不服老。”在疫情防控之初钟老就挺身而出,每天一大早,钟锦逵穿上红马甲就出门了,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小知识,耐心劝导家里准备办红白喜事的居民推迟延后。小区里的人一下子都认识了这位热情友善的老人,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深表敬佩。
面对去年突如其来的抗“疫”阻击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钟锦逵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了老一辈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贵品格。在2020年在抗击疫情志愿服务中,钟锦逵被淮安区老年大学评为“优秀志愿者”。当这份荣誉拿到手时,被蒙在鼓里的儿女们才知道父亲曾冒着生命危险,做了这样的牺牲,实乃后辈之楷模。(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