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日记|从西藏“老炮儿”到劳模夫妻-东台报业网

拉萨日记|从西藏“老炮儿”到劳模夫妻

来源:李堃     点击数:483     日期:2021-08-20 09:02:23
采访奇遇记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为了全方位展示国网江苏电力的援藏工作,国网江苏电力在今年5月份启动援藏专题纪录片拍摄,选派苏电传媒记者赴藏开展采访摄制工作。目前,纪录片《世界屋脊的光明记忆》已经在新华社全球连线栏目播出,记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


5月22日


有了前一晚韩曦乐副总编的引导,22日一大早颜书记就给我打电话让我找他。他给我讲了98年援藏的故事:98年的一天下午,有一名60多岁的藏族老大爷一边转经,一边走进拉萨供电局院子,正好被刚吃完晚饭的颜书记碰到。老大爷一脸愁容地说着一句藏语“木度...”颜书记立刻找来一名藏族同事帮忙翻译,大概意思就是老大爷家住在拉萨郊区,因为家里的电停了,他一路走了几十公里,到拉萨求助。

因为这件事,让颜书记萌生了成立24小时供电抢修服务队的念头。他再也不想看到藏族同胞跋涉几十公里到单位求助。抢修队的第一任队长叫罗布,在颜书记记忆中,是一个特别高大威猛的藏族汉子。

前天与老同事吃饭,颜书记得知罗布队长前些年已经去世了。讲到这里,颜书记眼中泛起了泪花,在颜书记看来,罗布队长是个质朴、老实的藏族汉子,哪怕是家里妻子生病住院,只要颜书记安排出去抢修,罗布队长每次都是咬着牙完成任务。周末休息,罗布队长也会时常邀请颜书记和同事们到家里做客,一起喝青稞酒、侃大山。

这是那天我认识的第一个西藏“老炮儿”——罗布队长。我不知道最终的脚本里会不会有罗布队长的“戏份”,但从颜书记口中,我认识了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藏族汉子。

第二个西藏“老炮儿”,是在下午采访时候认识的。他叫任小林,是一个随遇而安的四川人,也是颜书记当年的老同事。得知我们的来意,任小林一开始似乎有些刻意地“夸奖”颜书记援藏的工作成绩,带来先进技术、经验和培训,一切听起来多少有些似曾相识。

“您和颜书记喝过酒吗?”依葫芦画瓢,我开始学韩曦乐副总编的语气。这句话仿佛打开了任小林的话匣。

“喝!前天我们还在一起喝酒呢!聊了很多当年的故事!”对!我就是要听故事!

“那时候我们的用户非常分散,每天7点出门抄表,到晚上11点才到家,风雨无阻。路远的,我们骑摩托车抄表收上来的电费,还不够当天加油的呢!”

“那个时候老百姓不理解我们,我们每次上门都会被老百姓驱赶,有时候还会被人威胁。”

当讲到老百姓从不理解到理解,任小林说,“那时候羊湖电厂刚刚投运,电网基础设施薄弱,输电输不出去,大功率电器不允许用(800瓦以上),整个城区供电的照明都解决不了。我们为了让电于民,每天吃完晚饭,就到大型企业督促停止生产,让老百姓稳定用电。”后来,老百姓知道了供电公司的不易,才逐渐理解。颜书记就带着任小林他们改造电表和居民用电线路,逐步将抄表规范化,老百姓也用上了稳定的电能。

“那时候真是和颜部长一起下乡抄表、改造线路,吃了不少苦头!就是因为这些苦头,才让我们23年后还有来往。”

“颜部长1年半的援藏,但我们的情感23年都没有割舍掉。”任小林讲出这句话时,脖子上爆出了青筋,但嘴角却是上扬着的。

故事讲到这,我们想要的素材基本都有了。但在手记里,我还想再说说任小林,说说他为什么随遇而安。当时任师傅在单位里是一个任劳任怨、情商极高的员工。按道理,他应该在单位会有很好的发展,现在仍然是个普通员工。

谈到自己所谓的仕途,任小林并不后悔。他笑着告诉我们,他是家里的长孙,晚辈里还有9个人比他小。当时家里聚全家之力把他送到成都的水电校读了中专,然后进入拉萨供电局工作。因为家庭条件一般,其余的9个晚辈没有条件继续学业。帮9个兄弟姐妹找工作、谋出路的任务就压在了任小林的肩上。为了帮助弟弟妹妹们谋求一个好的出路,任小林年轻的时候几乎用尽全力帮助弟弟妹妹们找工作,等最后一个弟弟上班,任小林已经过了年富力强的年龄。

任小林说,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当时单位不理解他为什么如此“游手好闲”地混日子,但在他看来,这种“游手好闲”广交友换来的是全家人的幸福。

“现在,我的弟弟妹妹们都很感激我,他们都在拉萨定居,生活也过得挺好,我并不后悔当年的决定。”

是啊,人生总会遇到十字路口,总会有做出选择的那一刻。罗布队长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百姓,而任小林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家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不后悔,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西藏“老炮儿”。

5月23日


23日是周日,一个特殊的日子——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这天,我们约好了去之前提到的阿佳红金师傅家拜访,就是颜富春当时援藏时的徒弟。

下午2点半,抵达阿佳红金家。不同上次见面的一身藏服,阿佳红金穿着干练的衬衫,和爱人在家门口迎接。刚进家门,我就看到了一枚显眼的奖章“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红师傅竟然如此低调,您可是央企劳模啊!”我冲着阿佳红金一顿“崇拜”。她吐了吐舌头,笑着说“这是我爱人的奖章,我这个普通职工可没这么多。”

“爱人的?您爱人也在我们公司?”

“对,他在线路上。”

开始的这段对话,我并没有很在意,仅仅觉得阿佳红金的爱人很厉害,但可能和颜书记的援藏工作关系不大,我们就这样被阿佳红金和罗江招呼着坐下,藏式茶几上摆满了干果、牦牛肉干、奶酪,还有甜茶。

“我不会说话,你们来家里坐坐就行,采访就算了吧!”一开始,阿佳红金显得很紧张、也很害羞,说话过程中眼神时不时地瞄向爱人罗江,仿佛在发求救信号。

“没关系的,今天没有摄像机,也没有问题。今天颜书记重回拉萨,就想跟您叙叙旧!”我生怕阿佳红金不敢说话,赶忙解释。

“那好吧,我有什么说得不好的,你得帮我补充啊!”红师傅吐了吐舌头,果然向爱人求救了。

“颜部长,我认识您!当时您在用电部,我在线路工区,我们经常一起开会!”罗江师傅第一句话,就让我觉得罗江师傅是个意外惊喜!

“当时你们98年援藏的那一批人,我有的很熟,你们虽然在这就待了一年半,但把很多先进的理念、管理经验留在了这里。当时我们线路工区的第一张拉萨输电线路拓扑图,就是江苏公司的援藏干部帮我们画出来的。从那以后,我们一直更新这张图,一直没丢掉!”

罗江师傅很健谈,尽管没有提到颜书记,但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对江苏公司援藏的感激。

“我老公当年被誉为拉萨公司线路‘活地图’。整个拉萨地区的每一条输电线路在什么位置、什么走向,他都记得很清楚。他说的那个江苏公司帮助画的图,就刻在了他脑子里了。”阿佳红金也开始聊起来了,能看出来,她对爱人特别自豪。“他是劳模,一大摞奖状,我就6、7个!”阿佳红金似乎有些吃醋,然后就从里屋拿出了两个人的奖状,一高一低。

“把技术留在这里,把奖章也留在了这里。”从阿佳红金夫妻俩的奖状、奖章,我仿佛看到了江苏电力援藏的点点滴滴。

之后,阿佳红金逐渐把我们当成了朋友,开始聊起了往事:“第一次和颜部长去抄表,前两天(他的)嘴巴红、三四天嘴巴就脱皮了,就是这样,颜部长还是坚持跟着我们去抄表,他毕竟是领导,领导跟着我们一起抄表,总归是有点害怕和紧张的。”阿佳红金的两句话,讲出了颜书记当时援藏工作的亲力亲为和不怕吃苦。

这次阿佳红金家的拜访,是个意外收获。夫妻俩都和江苏公司的援藏干部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从他们两人身上看到了西藏电力的点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