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日记|执着的拍摄团队与一生的高原情-东台报业网

拉萨日记|执着的拍摄团队与一生的高原情

来源:李堃     点击数:754     日期:2021-08-21 09:03:53
诗酒趁年华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为了全方位展示国网江苏电力的援藏工作,国网江苏电力在今年5月份启动援藏专题纪录片拍摄,选派苏电传媒记者赴藏开展采访摄制工作。目前,纪录片《世界屋脊的光明记忆》已经在新华社全球连线栏目播出,记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我们拍摄团队的周建军了,他也是个援藏“老炮”。他不仅是老西藏,还是援藏干部。周建军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大汉,原来在西藏边防部队工作,做宣传。因为酷爱摄影,他当年来援藏后就选择留在西藏,记录高原。这次拍摄,这个山东大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大咧咧的社会人。

但第一印象的改变就是这么突然。从22号下午我们采访完颜书记徒弟挤时间到南山公园拍拉萨全貌,到23号晚上我们蹲点拍摄拉萨城亮起万家灯火。周总身上有着一位“老法师”的从容不迫、专业笃定。

为了能展现从卫星上看颜书记站在山顶眺望拉萨城的画面,他疏散了在山顶游玩的所有人;为了能拍到拉萨城从白天到万家灯火的延时,我们在山上整整拍了4个小时(因为南山公园晚上6点以后,只许出不许进,拉萨天黑是晚上9点钟);为了拍到一张完美的布达拉宫倒影,周总换了3台相机。

当拉萨的万家灯火亮起,我穿着羽绒服在山上仿佛看到了一批批江苏电力人的坚守与付出。“拉萨,我又回来了!”尽管是设计的台词,但颜书记眼含热泪吼的这一嗓,让我感受到援藏经历给他带来的老西藏精神。

5月24日


今天,我们计划下午到拉萨达孜县拍摄现场施工画面,并安排颜书记和老同事蒋族叙叙旧。

在达孜县供电公司,我们见到了蒋族,略瘦的身躯,操着一口川音。“颜部长!23年前还是个健壮小伙呢,现在您头发都白了!”蒋族对这次重逢有些激动。

雷厉风行,这是我对蒋族的第一印象。我们坐在他办公室,没来得及叙旧,蒋族就开始询问我们下午的具体要求,拍摄施工现场和村子,马上联系、边走边设计镜头!

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一处山上的小村子。放眼望去,整座山上就这么5、6户人家,但供电线路直接通到了村民家门口。稳定用电、一户都不落,这就是国网担当。颜书记下了车,就和当地村支书攀谈起来,“当年我来过这,当时老百姓用的煤油灯,没有电,现在这线路直通家里,变化太大了!”

拍摄完线路施工,我们回到达孜县公司,已经6点半了。“一起在我们这吃个便饭吧!”蒋族盛情邀请。

万万没想到,原本雷厉风行、只顾工作的蒋族,几杯啤酒下肚,开始回忆往事了。

“当时颜部长您是第一批江苏公司援藏的,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们一起改造团结新村的线路。我当时就是个普通员工,您是部长,真是不好意思,当时跟您交流得并不多。”

交流得不多,但23年后还是可以觥筹交错,肆无忌惮地碰杯,这其中一定有感情。

“颜部长当时你们是第一批进藏的,后来一批批进藏的江苏兄弟现在都是我的老朋友了!”蒋族开始如数家珍,当年一批批援藏的小伙,现在早就已经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了。“你们当时是把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留在了这里,对,还有拼命三郎的那股狠劲!”蒋族回忆当年江苏电力的援藏干部为了尽快把身体调理好,投入工作,加倍服用了藏药,导致在医院里住了两天两夜,“当时医生还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我在医院里陪了他两天两夜,后来幸好没事。”

这种过命兄弟的感情,估计蒋总一辈子都忘不了。酒一杯一杯下肚,故事和金句也一个一个浮现。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了这么几句话:

一次援藏行,一生高原情。

人这辈子能有几个20年?苏藏情谊,这辈子都忘不了。

在西藏付出,是应该的、值得的。不负青春、不负组织、更不负8万江苏电力职工。

诗酒趁年华,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