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日记|苏藏一家亲-东台报业网

拉萨日记|苏藏一家亲

来源:李堃     点击数:681     日期:2021-08-22 09:10:48
苏藏一家亲,从98年到现在,一直未变。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为了全方位展示国网江苏电力的援藏工作,国网江苏电力在今年5月份启动援藏专题纪录片拍摄,选派苏电传媒记者赴藏开展采访摄制工作。目前,纪录片《世界屋脊的光明记忆》已经在新华社全球连线栏目播出,记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整个创作过程。

5月25日


今天,我们早早计划好到拉萨城区营业厅和保电现场进行拍摄。为什么叫“苏藏一家亲”?很简单,在拉萨拍摄的这一周,我们感受到了西藏公司对我们方方面面的照顾与帮助。只要我们有拍摄需求,西藏公司的索朗主任、美朵主任和拉萨公司党建部焦主任二话不说,一口答应并且马上协调拍摄地点。

在上午拍摄拉萨城区营业厅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介绍是江苏公司的人员,营业厅的员工都会向我们投来欣喜的眼光,从他们的口中,江苏公司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更带来了永恒的情谊。拍摄过程极其顺利。

下午的保电现场拍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西藏公司习服基地的藏族保安大哥。我们摇下车窗,给保安大哥递工作证的同时,说了句“我们是江苏公司的!”保安大哥面露喜悦,竖起大拇指对我们说。“江苏公司的兄弟!谢谢你们!扎西德勒!”从西藏公司基层员工的举手投足之间,我看到了苏藏一家亲,江苏公司援藏的情谊已经深深刻在苏藏电力人的骨子里。

在拉萨公司的院子里,我们被一个来自2楼的声音“拦住了”,“颜大哥!别走!”

1分钟后,一个高高瘦瘦的中年人健步上前,与颜书记握手,“颜大哥,还记得我不?”

“小东北!啊哈哈哈!我怎么会不记得你!”颜书记口中的小东北是当年拉萨公司的办公室职员,“我还记得当年颜大哥您在用电部,还教我一个办公室的写材料,真是受用啊!”其实小东北已经不小了,已经过了50岁,尽管当年并不在一个部门,但只要是与颜书记共事过的同事,都不会忘记拉萨公司当年的颜部长。

苏藏一家亲,从98年到现在,一直未变。

5月29日、30日


周末两天,2020年-2021年度国网江苏电力援藏领队王爱军和我们联系,说准备周末到贡嘎县夹竹林镇朗杰林村,给当地的小学生开展一次助学活动。

在去学校的路上,我和车上的同事们聊了起来,其中有两个人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无锡公司的王炜,现在拉萨公司运检部帮扶,还有一个是徐州公司的马超,在西藏公司建设部帮扶。

王炜给我讲了一个去年的故事,2020年的雪顿节,原本可以放假回家探亲的他,因为一通电话留守在拉萨。当时值班的王炜接到了县里一位村民的电话,说因为下大雪,村里的电停了,做酥油的设备和家里的电器“罢工”,村民着急得很。

王炜随即安排县公司的抢修队员到现场抢修,但因大雪封路,并且雨水把通往村里的唯一一条公路冲跨,抢修队员只好给村民回复,路断了,只能等路修通才能过去抢修。

接下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村民们为了第一时间通上电,3小时内,拿着铁锹在大雪中一铲一铲地把断了的路修通了。然后给抢修队打电话,恢复了供电。

后来的电话回访,村民的一句话让王炜打消了放假回家的念头:“路可以不通,但电绝不能停!”

这句话让王炜深刻感受到藏族人民对电的渴望与依赖,一个雪顿节,王炜制定了整个拉萨地区线路改造的实施方案。电,一刻都停不得!

再讲讲马超的故事,马超负责整个西藏地区电网工程管理,要说讲故事真是可以讲出“一箩筐”。从去年实施的“三区三州”电网改造到阿里联网工程,马超走遍了西藏几乎每一个县。去年冬天,为了改造阿里地区边防哨所的用电条件,马超带着施工人员到阿里地区前沿哨所勘察线路、准备设计方案。“当时我们去边防哨所,官兵看到我们,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你们来了,电就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这种话在新闻报道里太常见了,有时候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有点‘假’。但官兵看到我们,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真实的情感流露,这感觉比看新闻报道好一万倍!”

后来,官兵还给马超他们递茶水、食品。“我们真的不能收战士们的任何东西,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了,物资补给这么珍贵,我们只能第一时间拿出方案、尽快动工,才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护航边防。”一周后,边防哨所的战士们用上了电热毯。

从王炜和马超身上,我看到了江苏电力人的“老西藏精神”,“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更不是一句空话。新援藏人的情怀一点儿没变!

6月1日


今天下午拍摄的第一站,贡嘎机场。1:10的拍摄比例,让我们在机场拍了整整2小时。航班到达播报录音、颜书记走出机场大厅、到机场的山顶看飞机起落,刺眼的阳光没有阻挡我们的热情。

原本以为拍摄很顺利,但从机场返回市区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变化:由于藏族同胞重名的太多,原本我们前期了解到和颜富春当年搭班子的帕巴书记的信息是错的。突发变动,我们并没有措手不及。

马上调整拍摄计划,颜书记联系帕巴书记,我们准备到他家中拜访,并且实际记录。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到了久违的帕巴书记家中,颜书记与帕巴书记手拉着手聊起了往事与家常,当年的“政治夫妻”如何一步一步转变部门员工思想干事业的?如何在中秋节邀请内地同事到家中做客共度佳节的?这些场景,帕巴书记如数家珍。

从帕巴书记一口流利的汉语和坚定地眼神中,我体会到了“藏汉一家亲,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那份山海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