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战疫一线|扬州:一线有“妙招” 助力战疫情
一张小纸条
架起邻里互助连心桥
“杨师傅,按照你今天给的小纸条清单,百合、莲子和银耳都给你买回来啦,一共五十八块八,这是找的零钱。”8月3日下午1时40分许,在高邮市三垛镇茆吴村六组村民杨一嵩老人家中,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三垛供电所员工华永芳边说边从方便袋里取出代购的食品。

杨一嵩给华永芳的字条
杨一嵩和老伴今年均80岁高龄,平时出门不便,眼下严峻的疫情形势,更打乱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出门都要戴口罩,进菜场和超市还要出示健康码,你没有智能手机。这样吧,需要买什么东西,告诉我,我来给你代买。”7月29日,住在杨一嵩老人家仅20米远的华永芳的这一番话,让杨一嵩转忧为喜。
此后,杨一嵩每天都会给华永芳递上一张写着购买“清单”的小纸条。为了不影响工作,华永芳每天上下班时,去菜场和超市帮杨一嵩购物。
一根细红绳
沟通隔离“两不误”
一个餐盒内有两个包子、一杯豆浆(或牛奶)、一碗白粥、一枚白水煮鸡蛋。8月3日上午7点多,在扬州广陵区湾头镇,四名基层党员志愿者穿好防护服,分别拎着两个装满餐盒的方便袋,来到隔离点。从一楼开始,挨个将餐盒放在房间门口。
为了确保隔离人员不出门,四名党员志愿者在每一个房间的门外拴一根细红绳。
“红绳的一头拴在门把手上,另一头则固定在墙壁上,此举能保证在与住户沟通时保持距离,将风险降到最低,既能够顺利沟通,又能保障隔离效果。”党员志愿者戚羽祥说,隔离点共有十一层,他和其他三名党员志愿者,每天早中晚,都来送餐。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不能乘坐电梯,于是大家靠双腿走上去。一层楼29个台阶,他们一天要走将近2000个台阶。
一张塑料凳
代替一米线真便民
8月3日上午,仪征开始对该市常住人口、来仪人员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一大早,在仪征新集镇庙山村核酸检测现场,一排鲜红的塑料凳有序排好,一批又一批来自村、社区的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

“用间隔一米的塑料凳代替一米线,既可以保证安全,同时也能为前来检测的老年人提供座位,让他们能坐着排队。”现场工作人员彭巍介绍,天气酷热,不少老年居民年纪大、身体弱,为了给他们提供安全舒适的检测条件,当地紧急征集了数百张塑料凳,放置在检测现场。
“一米线是安全线,更是生命线,用间隔好的塑料凳来代替,安全省力又方便。”彭巍说。
一只小喇叭
温馨提醒让人暖心
大型超市防疫工作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一些小型超市、小商店的防疫工作做得如何?8月3日,在城区各小城市、小商店了解到,测温查码是两项必备硬件。
在东区的扬城恒美精品生活超市门口,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进入超市的顾客,测量体温,查验当日苏康码。
“尊敬的顾客朋友,进入本超市请出示您的苏康码,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在严格检查的同时,超市的小喇叭也播放着声音甜美的温馨提醒,这些提示语让人暖心。
在超市内,市民戴着口罩有序购物。工作人员说,他们在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工作的同时,及时调拨物资,确保供应稳定,保障附近居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