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光明,共克时艰
当前,从南京始发的新一轮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向省内外多点扩散。与疫情的博弈将是一场持久仗。
大事见担当,危难显本色。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及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保持内部防疫稳定局面的前提下,国网江苏电力广大干部员工坚守一线、共克时艰,守护万家灯火和百姓安康,与社会各界结成同心战疫的合力。
自疫情发生至今,国网江苏电力累计投入保电人员1815人、车辆234台、发电车34台、发电机52台,保障范围包括28家定点医院、313家发热门诊、278家防疫用品生产企业、295家其他重要用户,以及8个机场(港口)、76个场馆(医院)、39个宾馆酒店等入境观察点,确保疫情防控用电万无一失。
增 援 禄 口 , 请 战 !
“疫情就是命令。现禄口所内人手短缺,情况严重,我愿放弃一切,听从上级的指挥和派遣,投入一线,不计得失,绝不退缩……”这份按有6个红手印的请战书,来自国网南京市江宁区供电公司增援禄口供电所的6名员工。
疫情发生后,该所立即投入应急响应状态。家住禄口的53名职工中,一部分按照防疫要求居家隔离,其余符合到岗条件的分组值班,保证电力抢报修工作正常进行;此外,家住禄口以外区域的7名职工,作为后备力量居家待命。
禄口供电所副所长刘国宏,就是这支后备队伍中的一员。疫情刚一发生,他就向领导请求回到岗位上:“只有在一线,才能了解所里情况,我心里才踏实!”但考虑到疫情风险,领导多次驳回了他的请求。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禄口供电所内符合到岗条件的员工逐渐减少,直至8月4日上午,最后一批在岗的6人也必须居家隔离。人手告急!所长张厚平在值班抢修微信群内发出了增援的号召。
刘国宏再次请战:“我是副所长!是党员!让我上吧!”与他一同请战的还有其他5名职工。一支增援禄口供电所的队伍迅速集结。
根据安排,这支队伍以3人为一组,分2批进入禄口封控区。在满足各项防疫要求的前提下,8月5日下午3点,首批增援人手到达禄口供电所。
此时,所内已全面全方位消杀,原有在岗人员全部撤出,仅有所长张厚平一人穿着防护服,隔着几十米的距离,与增援人员通过线上沟通方式,完成了无接触工作交接。“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坚持就是胜利!”张厚平叮嘱大家。(严嘉钰)
八 旬 老 人 的 “ 代 购 员 ”
“百合、莲子和银耳给您买来了,一共58块8,这是找的零钱。”8月3日下午,在高邮市三垛镇茆吴村六组村民杨一嵩家中,高邮三垛供电所员工华永芳边说边从方便袋里取出他“代购”的食品。
杨一嵩和老伴卢康娥住在一起,二人都是80岁左右高龄,两个儿子在外地工作。平时,杨一嵩骑电动三轮车去镇上买菜、购物,可眼下严峻的疫情形势,打乱了他的日常生活。
原来,杨一嵩患有肺气肿,外出戴口罩会呼吸困难。而且,进菜场和超市要出示健康码,而两位老人都没有智能手机。华永芳是杨一嵩的邻居,两家相隔不过20米。7月29日,得知老人的困难后,华永芳爽快地说,“有什么需要的,告诉我一下,我给您代买。”
今年60岁的华永芳是三垛供电所员工,平时工作繁忙。细心的杨一嵩便将需要的生活物品,写在一张小纸条上:黄芽菜一棵、黄瓜两条、排肉(骨)两斤……然后打电话让华永芳来取。
此后,杨一嵩每天给华永芳一张小纸条。为不影响工作,华永芳利用上午或下午上班前的时间,按照小纸条上的“清单”去集镇采购。“路途约5公里,我骑电动车十几钟就到了。”华永芳说。
“我两个儿子平时都在外地,疫情期间更是回不来。平常家里有什么事,他都主动帮忙。”杨一嵩对华永芳赞许有加。
将于今年12月退休的华永芳,自疫情发生后始终坚守一线。8月1日,三垛镇在集镇和乡村陆续设立了13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华永芳与同事昼夜忙碌,为其中6个采样点安装了临时照明灯和夜间安全警示灯。(林华鹏 徐天华)
“ 雁 子 书 记 ” 如 亲 人
“雁子书记,太感谢您了,帮了我一个大忙!等疫情过后,咱们小聚,当面致谢!”
“不客气,不客气,期待这场战‘疫’早日结束。”
7月28日18时27分,国网江苏工程咨询公司团委书记陈晓雁与东航江苏公司工作人员夏蔷薇在微信里交流。
言谈间亲如朋友的两人,其实从未谋面。她们的结识要从此次疫情说起。
“有事您说话!”得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疫情后,热心的陈晓雁便主动打电话联系东部机场集团团委书记徐晓笑,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此前,二人曾有过工作上的交往。
徐晓笑告诉陈晓雁,目前,有一批机场隔离员工的家人需要照料,共青团江苏省委正在号召社会各界前来认领帮扶。东航江苏公司工作人员夏蔷薇就是其中之一。
正在隔离中的夏蔷薇,家里有一老两小急需帮助。老人是夏蔷薇68岁的母亲,独自带着只有6岁和5岁大的两个小孩。前几天,老人带着两个孩子前往核酸检测点采样,难以兼顾,很不方便。
陈晓雁(右三)和同事在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
陈晓雁当即答应帮忙。疫情发生之初,她所在的工程咨询公司团委就成立了“电咨询·新青年”志愿服务队,到核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我这就带着队员过去。”陈晓雁爽快地表示。
通过徐晓笑提供的微信,陈晓雁联系上了夏蔷薇,简单沟通后,便与“电咨询·新青年”志愿服务队队员吕佳一起,前往鼓楼区华侨路街道龙蟠里社区萍聚村5号的夏蔷薇家中,带着老人和小孩前往核酸检测点。
完成检测后,陈晓雁又将与老人、孩子的合影发给夏蔷薇,让她放心。于是,便有了故事开头的一段微信对话。(徐振军)
封 闭 期 间 也 有 家 的 感 觉
“不是疫情将我们封闭,是责任要求我们封闭。”在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南方分中心内,已在此封闭12天的苏星公司员工王慧这样理解自己的职责。
国网客服南中心承担着全国14个省(区)7×24小时95598热线的接听工作,是国网公司面向客户的“第一窗口”。7月28日起,南京疫情形势日趋严峻,该中心1388名工作人员全部实施封闭管理。
作为该中心的后勤保障单位,苏星公司瑞风路管理处同步响应。“我是党员,我应先行。”该管理处经理、宁众党委苏星党总支第四党支部书记王慧带头写下请战书。在他的带动下,短短4小时,287名员工组成的封闭保障队伍集结完毕。
“我们在公共区域每日实行2次消杀,原材料、快递、物资配送全程消毒,用餐采用隔离分餐制,垃圾进行防疫处理,还开展大环境核酸检测。”王慧说,严格的防疫措施使这里成为“安全岛”。
王慧(前)在封闭的瑞风路管理处园区内搬运物资
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王慧深知,要特别关注封闭期间员工的心理动态。有次,王慧发现一名员工心事重重,便主动与他谈心,得知这名员工的妻子生病独自在家,无人照顾。
王慧立即与苏星公司工会联系。考虑到此类情况并非个例,该公司组建了暖心互助小组,对封闭员工的病、困家属予以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后,针对封闭员工的实际困难,每日的排查、汇总成为了常态,大家都说“封闭期间也有了家的感觉”。
封闭的日子里,所有员工都恪守宿舍与岗位“两点一线”生活。工作之余,王慧带着大家,在微信群里组织读书会和K歌会,在宿舍内开展俯卧撑、跳绳等运动,还利用“苏星云商”APP开展在线购物。“无论何时,保持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便没有闯不过的难关。”王慧说。(裴轩 穆阳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