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 苏电风华】拥山海之梦 擎港城之光-东台报业网

【百年辉煌 苏电风华】拥山海之梦 擎港城之光

来源:夏衍 李容刚     点击数:648     日期:2021-08-09 14:26:28
—— 单位名片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连云港供电局,现有职能部室14个,业务机构18个,下辖赣榆区和东海、灌云、灌南4个区县供电企业,服务全市248万用电客户。截至2020年,连云港地区公共电网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0座、总容量2466.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36条、总长度

—— 单位名片 ——————

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6年的连云港供电局,现有职能部室14个,业务机构18个,下辖赣榆区和东海、灌云、灌南4个区县供电企业,服务全市248万用电客户。

截至2020年,连云港地区公共电网辖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60座、总容量2466.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436条、总长度6555.9千米。地区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直流±800千伏,500千伏部分包括3座变电站及2个发电厂,220千伏部分形成以北部艾塘、东南部徐圩及中南部的伊芦为电源支撑点的多重环网结构。

连云港供电公司现有171个党组织、2062名党员,党员占比超过50%。近年来,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用户满意服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首届“红旗党委”等荣誉。

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有一座“烟霞散彩,日月耀光”的海港山城,这就是神奇浪漫之都——连云港。200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视察连云港时指出,“孙悟空的故事,如果说有现实版的写照,应该就是我们连云港在新的世纪后发先至,构建新亚欧大陆桥,完成我们新时代的‘西游记’。”

连云港是一座向海而生、因港而兴的城市,也是一座红色城市。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骨灰撒向了这里的海州湾,时代楷模王继才在孤悬黄海的开山岛上坚守32年,始建于抗战烽火中的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几经沧桑……深厚的红色底蕴滋养着这座海滨城市,激荡着港城人民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奋斗勇气。

迈进新时代,电力成为支撑连云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连云港的电力事业完成了从为200多户人家勉强供电,到为260多万用户供好电、用好能的历史跨越,生动演绎了一幕新时代的“西游记”。

百废待兴 奋力超越

1920年,连云港海州人沈仲长筹集了7万4千块大洋,在荒滩上建立了新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这座陇海铁路最东端的城市第一次有了电,让海州人眼前豁然一亮,古城百姓争相传说,以为奇观。

初兴的连云港的电力事业,不久就因战火而遭遇重创。1938年春,侵华日军炸毁了新东电灯厂。全城断电一年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磷矿资源,把新东电灯厂改建为海州电灯厂。1946年8月,海州电灯厂彻底停产,设备被倒卖一空。

1970年5月,连云港首座110千伏变电站刘顶变建设中

1948年11月7日,新浦、海州、连云港等地解放。利用闲置在连云港军用仓库内的一台110马力柴油机,驱动510千瓦简易发电机,新海电厂重新恢复供电。

在党的领导下,连云港的电力事业获得新生。当地小火电、小水电、小热电陆续投产,供电覆盖面不断扩大。在短短30内,连云港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已由1949年时的20万千瓦时,提高至1978年的4.5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由0.141千瓦时提高至164千瓦时,增长了1000多倍。

1976年,原新海电厂所属的新海供电所划出,连云港供电局成立,由江苏省电力局直接管理,港城供电事业从此翻开新的一页。此后的30年,从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到全省第一条全铁塔线路,再到1996年最后一个无电村通电,见证了连云港电力工业加速追赶、不断超越的过程。

连云港500千伏艾塘变电站

2021年6月,500千伏花果山变电站建成投运,至此,连云港电网形成了以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为核心,以4座500千伏变电站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分区环网运行,110千伏及以下电网等级覆盖全市的供电网络。“一特七星五环”电网格局初见规模,坚强的电网支撑着经济社会的强劲脉动。

心系城乡 点亮繁华

连云港地处苏北,发展滞后。解放之初的港城,能像大城市一样用上明亮的电灯,曾是多少家庭的梦想。

一条条银线跨越高山河道延伸到农家,昔日的穷乡僻壤因电而换了新颜。1994年5月10日,连云港市最后一个无电行政村——灌云县界圩乡峁舍村通电典礼。至此,全市1785个村,村村通上了电。在整个“八五”期间,连云港市共投入3000多万元资金,实施扶贫通电工程,共解决10个无电村、210个无电组、4万无电户的通电问题。

“限电,限电,一拉路黑一片。”九十年代的港城,还曾经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从无电到有电,是几代电力人艰苦奋斗的历程;从有电到用好电,同样是电力人始终不懈的追求。

在第一轮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期间,连云港市共投入资金7.8亿元,架设10千伏线路3664公里,新上配电变压器6380台,84.2万户农户实现了“一户一表”。

2013年,连云港赣榆区墩尚乡农网改造现场

“富了不能忘了电力人。”连云港赣榆区西棘荡村原党总支书记钟佰均说。西棘荡村地处江苏最北部的苏、鲁交界处,30年前,村集体负债近20万元,村民靠天吃饭,一年下来,人均收入只有七八百元,大量劳动力外流。

1998年,西棘荡村依托周边地区丰富的废旧渔网资源,发展尼龙颗粒加工产业,对电能提出了迫切需求。连云港供电公司对全村电网重新规划改造,投资1323万元新增变压器29台,新增10千伏线路16.4千米,解决了村里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西棘荡村的产业发展自此后劲十足,2020年,该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1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45万元,91%的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电力服务的转型升级,赋予了港城高速发展的底气。今年4月10日,连云港中华药港一期示范区整体启动送电,后续入驻药企可在业务受理后可直接跳过“现场勘察”环节,答复供电方案。

“这是我们与地方政府合作下,探索的一项服务创新。”连云港供电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主任李伟说。相较传统一个客户答复一个供电方案的模式,“区块化”答复模式破点为网,实现区域供电规划一次到位,使客户的平均接电时长缩短至少30%。

能源互联 拥抱未来

迈入新时代,连云港供电公司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登上黄海最东,中国领海基点之一的达山岛,阳光通过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转化成为岛上的可控能源。5月26日,刚刚入夏,达山岛派出所所长黄埠与3位驻岛民兵合计,买齐了7个宿舍所需的空调与热水器。在以前,他们真不敢想。而现在,因为有了稳定的供电,海岛生活和陆地几乎无异。

开山岛微电网项目鸟瞰

江苏全省共有大小海岛26个,主要集中在连云港。海岛智能微电网,成为连云港供电公司能源互联网建设瞄准的突破口。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该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突破了海洋清洁能源发电、远洋定位等核心技术“深水区”。到去年8月,江苏省内人居海岛已全部实现了清洁能源稳定供电。

时代楷模王继才夫妇驻守32年的开山岛,是一座远离大陆的外海岛屿。2019年6月,连云港供电公司在这里捐建了海岛智能微电网及海水淡化系统,彻底解决了岛上用水用电难题。次年6月,开山岛上又投运国内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为海岛及周边海域提供精准定位和授时服务。

面向“十四五”,连云港供电公司正在推进基于多元协同的绿色能源高质效的城市能源互联网建设,围绕地区“港、产、城,园、区、岛”等特色禀赋,推动用能清洁化、低碳化、高可靠、高效能。

全国首座屋顶连片光伏村、全国首座直交流混合型海岛微电网、全国首套岸电储能一体化系统,江苏海洋大学全国高校首个能效领跑者项目……多个全国第一、首台首套在连云港陆续落地,为区域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