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驰援郑州记者手记②: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东台报业网

江苏电力驰援郑州记者手记②: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1378     日期:2021-07-25 09:06:58
7月24日21时40分,完成郑州市金水区夏庄社区送电任务后,我们路经陈三桥社区门口,远远看到一家“烤冷面 鸡蛋灌饼”的夜摊,饥肠辘辘的我们停下车,跟摊主说要三个鸡蛋灌饼。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问她三个饼多少钱。她说,饼五块,肠一块,三个饼,一共十八块。不一会她的丈夫拎着甜面酱走了过来,他看

7242140分,完成郑州市金水区夏庄社区送电任务后,我们路经陈三桥社区门口,远远看到一家烤冷面 鸡蛋灌饼的夜摊,饥肠辘辘的我们停下车,跟摊主说要三个鸡蛋灌饼。

摊主是一个中年妇女,问她三个饼多少钱。她说,饼五块,肠一块,三个饼,一共十八块。不一会她的丈夫拎着甜面酱走了过来,他看了一眼我们满身淤泥的车,又打量了一下我们,问道:你们是江苏来的?

我们点了点头。于是他立刻说了一句:那这饼不要钱。我们连忙告诉他已经付过钱了。他想了一下,对妻子说:每一个多加个肠。正当我想婉言拒绝的时候,他抢了我的话:谢谢你们。

你们也不容易,谢谢!我们拎着三个有些烫手的却非常巨大的灌饼上了车。车行驶在高架上,前方是一片灯火辉煌。

中午在清雅苑小区内,一个穿着美团外卖服装的小哥将一提饮料递到抢修队员手中,他说:这个是小区业主给你们点的。外卖订单是写着一个名字叫张明,还备注了一句话:衷心感谢救援队的辛苦付出,郑州感谢您们。期望到达时间写的是:立即送餐。除了这份订单,地上还有西瓜、桃子、香瓜、牛奶、水……尽管抢修队员们一一婉拒,可他们执意要我们收下,说这也不值钱,就是郑州人民对江苏救援队的一点点心意。

跟着低压发电保电组组长丁嵬下到位于地下二层的配电房,燥热、潮湿的环境下,我看到队员们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雪亮的照明灯下,短暂停留在黝黑脸颊上晶莹剔透的汗珠,熠熠生辉。

我想到一句话,生活从来都不会太容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尽管生活的确有的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有些情感是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中,比如我们深知他们迫切需要有电的生活,所以才会连续鏖战十几个小时,而他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地想对我们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这些情感,值得那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付出自己的一份关爱。

今天我们转战的另外一个现场是夏庄社区。去的路上有一段路还有积水,车辆趟水而行。这次洪水,车辆的受损情况比较严重,路上时不时看到有拖车拖走被水浸泡过的车。

夏庄小区受灾情况似乎比清雅苑小区和祭城小区稍微严重一些,这个小区主要就是负一层的地下室进水了,小区居民说,当时水已经漫到地面一层最后一个台阶。

参与这个小区抢修的,除了我们来自淮安的抢修队员外,还有扬州的抢修队员。我们跟周围的居民打趣地介绍说,今天来你们小区抢修的是江苏的一个美食组合,名字叫——“淮扬菜

小区里面淤泥还没有清理干净,地面上被车轮轧过的黄泥,像极了纯度很高的奶油巧克力。

看着我们在忙着抢修小区内的箱式变电站,周围好多居民端着矮凳子过来围观,刚回小区的人会停下来驻留一会,然后个机会问我们今晚能不能来电。我们的抢修队员里,什么样身材的汉子都有,有些个子小巧的,特别适合钻进像箱式变电站、电缆沟等工作场所。身高不足一米七的徐建国就是其中一名,同事们还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大个。他为人乐观,经常自诩道:个子虽小,力气可不小哩。

下午1820分,我们抢修队负责的两台箱式变电站已经完成抢修,具备高压送电条件。跟昨天相比,今天郑州的天气清朗许多,室外温度达30度以上。满头大汗抢修队员们趁着空闲,在树荫下稍作休息。

截止1830分,中压保电组圆满完成首场祭城小区保供电任务,已经连续正常供电约51小时。中压保电组组长张冬在工作群中发来好消息,他们即将前往下一个复电点。

有些门槛,跨过去就是门,跨不过去就是槛。夏庄小区34号楼楼下的这台箱式变电站出了点状况:有一单元楼发生了接地故障,绝缘电阻怎么测都达不到标准。地下室还有积水,味道也刺激难闻,单相接地的位置一时难以确定。

办法总比困难多吧,是时候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了。作为淮安本次赴郑州救援的负责人、临时党支部书记王成林信心满满地说。于是他将救援队临时党支部党员同志召集到一起,周健、龚玉海、卢旻、李玮、朱官健、陈言洲……每一个都是在抗灾抢险中有过多次实战经验的老兵,在今年“430”南通风灾中,他们再一次历练了自己的实战本领

此时,距离淮安救援队临时党支部成立还不到24小时。

团结,真的是迸发力量的源泉。讨论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请来小区电工一起配合……2117分,随着34号楼上传来欣喜的惊叫声,已经度过四天没电生活的34号楼居民终于来电了

对于现场而言,最短缺的可能就是物资。今天距离郑州不远的,位于许昌的许继集团主动给我们送了50个防毒面具、4个鼓风机,还有一些水和食物。这些物资对于接下来可能需要到地下配电房抢修的队员们来说,非常必要。当问到他们是怎么取得我们的联系方式时,原来他们是通过远在淮安的同事李萍的远程协助

2212分,回到住宿的酒店,又看到那句电子横幅标语。风月同天,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这几天在郑州,从老百姓的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国家,感谢党。

所以,虽然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岁月静好,然而很多来之不易的岁月静好,因为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会变得都那么理所当然

进了酒店大厅的门,工作人员准备了酸奶、香蕉等递给我们。进入收拾干净的房间,桌子上还摆着一盘龙眼。

在郑州吃到的水果,都很甜。

其实最让抢修队员们开心的是,今天酒店恢复了正常供电,大家终于可以洗个热水澡,吹着空调,睡个好觉了。(苏电传媒记者 罗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