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 苏电风华】电力作引擎 镇江有前途
—— 单位名片 ——————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的前身是江苏省第一个公用电厂——大照电灯公司,创建于1905年;1962年,成立镇江供电局;2001年,成立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供电公司。2020年,镇江全社会用电量26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供、售电量达到243.64和23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8%和0.42%。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党委下设基层党组织117个,其中党委8个、党支部109个。该公司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并涌现了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先进典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千年之前,唐代诗人王湾行舟至北固山下,面对绿水青山,发出如此感慨。时间步入近代,镇江这座城市,走过民族企业的萌芽,历经日寇铁蹄的无情侵略,却永葆热血与忠诚,走过沧桑百年,在党旗引领之下,依旧“风正一帆悬”。
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镇江时,殷切寄语“镇江很有前途”。近年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着眼乡村振兴、绿电低碳、产业强市,积极助推电力赋能镇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坚强电力保障,为“镇江有前途”提供加速跑的“电力引擎”。
星星之火可燎原
1905年,师从张謇的近代实业家郭礼征在镇江成立江苏第一座民营公用电厂——大照电灯公司,为镇江当地纺织企业提供电力,催生了江苏第一批现代企业。时光流转,大照电灯公司发展日益繁荣。1943年,大照电灯公司的装机容量已从最初的150千瓦发展至3500千瓦,承担起江苏中部地区的主要电力负荷。
随着日寇铁蹄的不断逼近,民族企业遭受重创。故土遇战火涂炭,当时镇江全城唯一的发电厂——大照电灯公司(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前身)成为了侵略者眼中的“肥肉”。1938年,日军入侵镇江。进城后的侵略者,第一时间联合汪伪政府强制征收了大照电灯公司,将其并入伪华中水电公司,对大照电灯公司实施军事化高压统治。
解放前的大照电灯公司
侵略者的无良行径让在厂工人义愤填膺。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华中水电公司电力工人前后辞职三十余人次,让工厂运转陷入停滞。目前仅存的20封辞职信,是当年轰轰烈烈的辞职运动的珍贵缩影,更是电力工人在党的带领下开展反侵略爱国运动的历史见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历经战火洗礼的镇江电力事业迸发出勃勃生机。作为连通苏南苏北的重要城市,1960年,镇江五峰山架起了第一条长江大跨越——110千伏镇(镇江)扬(扬州)线,跨越长江,联通南北。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在70年代,镇江又成为关键节点,助推实现了苏南电网向苏北电网供电。
改革开放后,镇江地方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镇江电网也逐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1980年,镇江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官塘变建成投运;1988年,500千伏江(都)斗(山)线建成,是江苏省第一条跨越长江的500千伏线路;2010年,镇江地区首座500千伏变电站-上党变电站建成投运......截止2020年,镇江电网形成以4座500千伏变电站、4大主力电厂为基础,东西片分区运行,与南京、常州电网互备互联的坚强网架结构。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基于镇江市及当地体量规模特点,明确“小而精致,小而有为”的工作定位,制定“一二三四”高质量发展路径,助力镇江实现“三高一争”奋斗目标。近年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发展质量、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全面提升。2012年至2020年,镇江全社会用电量从193.47亿千瓦时增长至26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03%;售电量从159.97亿千瓦时增长至23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19%;最高用电负荷从292.5万千瓦增长至460.21万千瓦,同比增长57.34%。截至2021年5月末,镇江地区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5座,变电总容量2676万千伏安,输电线路5251公里。相比1905年,整个镇江的变电总容量提升了近18万倍。
电助乡村奔小康
浩浩长江,赋予镇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结合当地自然禀赋,主动融入镇江乡村振兴示范城市建设,为百姓生活水平提升注入充足“电动力”。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谷阳供电所员工在当地五洲山茶场进行巡视,确保茶场供电安全可靠
世业镇位于镇江西郊,是一个有着元宝形状的江心岛。这个四面环江的乡镇,总面积只有44平方公里。自然造就世业镇宛如“世外桃源”的同时,也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村民洪家勇是当地“红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世业镇调研时,曾到洪家小院,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40年前,世业还没有通上电,家家只能点煤油灯,那会儿到城里看到电灯,羡慕得不得了!”洪家勇向总书记说。当时,全镇以种植棉花、玉米、水稻为主,人均一亩田,种地需要靠人力挑水,做饭也只能用木柴生火。
1981年10月,镇江供电局从10千伏高资线引出一条支线,通过700米长的江底电缆送到世业镇二道沟,并新建280根电杆和12台综合配电变压器,让世业镇12个村都通上了电。
2000年以后,镇江供电公司实施农网改造,将世业镇10千伏及400伏线路所用线缆,由25平方毫米逐步升级到90平方毫米,并将电杆由5.5米杆更换为10米杆。2003年,世业镇实现双电源供电,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如今的世业镇,电能充沛,生活便利,全镇已经建成“零工业”的生态岛。永茂圩村集体的收入也从原来的不足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农业用电量较之前增长了23%。
而在镇江的另一头,稳定的电力供应,也让养殖户们喜上眉梢。
在镇江高资街道水台村,72岁的戴网成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培育出了珍稀禽类“凤头白鸭”。凤头白鸭的孵化对于气温要求极为严苛。整个28天的孵化周期,必须将温度恒定在38度。“现在我们生产规模达到了十万余只,对电力稳定的需求迫切。”戴网成介绍道。
为了照顾好戴网成的鸭子,镇江蒋乔供电所多次主动对接,帮助企业增容。2020年年底,供电所结合农网工程为企业加装台变,将新台变离企业受电点的距离缩短至50米,确保电力供应与珍稀家禽养殖无缝对接。
不仅是风景如画的世业镇、生机勃勃的养鸭厂,充沛清洁的电力不断在镇江各地激发出澎湃的发展动能。在丹徒,上门服务的“电保姆”为农业养殖户提供全电化改造,让生猪养殖成本降低10%;在扬中,智慧化的全电养殖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有效助力;在句容,依托电能灌溉的丁庄葡萄招徕八方游客……全电养殖、电力滴灌、节能减排,能源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镇江当地的乡村振兴插上了“翅膀”。
电力赋能加速跑
2020年4月28日,镇江市委市政府召开产业强市大会,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深耕产业发展,发出了“跑起来,镇江”的动员令。镇江市产业发展的加速跑中,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深入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与切实举措,服务镇江当地产业强市“一号战略”,为镇江经济腾飞提供不竭动力。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检修人员在220千伏下蜀变对开关地刀进行检查,保障高温高负荷情况下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2020年11月17日上午,在扬中市110千伏长城蜂巢动力用户变送电仪式现场,蜂巢易创扬中产业园负责人刘志国喜上眉梢,直言供电公司工作效率“出乎意料”。
据了解,蜂巢易创扬中产业园是江苏扬中引进的江苏省重大项目之一。2018年7月,该产业园签约落户扬中市,以生产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是长城集团布局长三角的“重要落子”。产业园内企业承担着长城集团9DCT、三合一电驱动器等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而位于园内的110千伏蜂巢变,则是整座产业园运转的“能源心脏”。为确保产业园顺利投产,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组织施工人员,于10月9日进场施工,11月17日就完成送电——相比常规110千伏用户变建设动辄2-3个月的建设时长,此次蜂巢变建设时长减少近60%。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下属扬中市江洲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杰负责整个工程的电气设备安装,提及施工高效的秘诀,他介绍说:“传统电力建设要依托于土建,要等土建整体完工后,再开始具体的设备和线路敷设与安装,每次都要至少走上两遍。为保证施工进度,工程土建与电力线路敷设同步进行,两项工作通过共享工作计划,统筹计算工作量等方式,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益的管理模式,让企业感受到电力“加速跑”带来的高效贴心。定制化的“特快电力”服务,为企业家们送来了实实在在的“电力红利”。
位于镇江新区的金东纸业成立于1997年,年产铜版纸200万吨以上,是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的铜版纸生产企业。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金东纸业外贸出口下降50%,对企业产销平衡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探索拓宽国内销路、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业链成为企业发展当务之急,金东纸业加快推进高档纤维基材料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进度。
去年10月,镇江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深入现场编制用电方案。“这家企业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为此去年底我们牵头协调企业、政府部门,从建设可行性、经济性及未来运行成本共同开展论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镇江新区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孙新跃说。
“践行‘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的服务理念,持续推行‘特快电力’服务,高、低压用户接电时间分别压降至35和5个工作日,落实减免工商业电费5%政策,累计减少客户电费支出4.09亿元,2020年营商环境评价‘获得电力’指标位列全省第5。”国网镇江供电公司总经理王勇诠释了亮眼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