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150多名留守儿童建起一座“红报馆”-东台报业网

他为150多名留守儿童建起一座“红报馆”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252     日期:2021-07-10 14:46:07
自6月23日我省小学考试正式结束,暑假开启后,灌云县伊山镇刘庄村的“红报馆”就热闹起来。近半个月来,报馆里除了挤满前来看报的留守儿童,村里的年轻党员也会定时前来,帮助辅导孩子们功课,引导他们学习党史。这个“红报馆”的主人叫刘义业,是灌云县侍庄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从事电力工作已有3

6月23日我省小学考试正式结束,暑假开启后,灌云县伊山镇刘庄村的“红报馆”就热闹起来。近半个月来,报馆里除了挤满前来看报的留守儿童,村里的年轻党员也会定时前来,帮助辅导孩子们功课,引导他们学习党史。

这个“红报馆”的主人叫刘义业,是灌云县侍庄供电所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从事电力工作已有34个年头。25年前,他开始收集各类报纸,尤以党报居多。卧室的床头、客厅的案上,刘义业的家里到处都码放着整整齐齐的一摞摞报纸和杂志,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清香,约有10多万份。他经常给村里的留守儿童、文盲老人读报纸、讲实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报人”,而他的家则被称为“红报馆”。

“我只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能认识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祖国取得的成就辉煌,以此激励他们不负韶华、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这些年来,刘义业和他的“红报馆”已帮助村里150多名留守儿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成长成才。

 

收集报刊就是收集历史

 

刘义业和他的“红报馆”的故事,要从香港回归那年说起。1997年7月1日,全国各大报纸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刊登了这一重大事件。《新华日报》整版彩图记录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捧着报纸,刘义业心情十分激动,小心翼翼地将这份报纸留存了下来。这成了他收集的第一份报纸。随后几天,刘义业把所有能找到的、刊登有香港回归新闻的报刊都收集起来,剪辑贴表,正式开始了集报之旅。

刘义业喜欢收集党报党刊,觉得每一份都有其历史意义。其中尤为珍贵的,是1974年全年一套12期《解放军画报》。这是四五年前,刘义业在伊山镇一个旧书摊上发现的。当看到按上下两册装订的这套《解放军画报》时,他马上翻阅起来,军人的战斗风采让他十分钦佩,全彩的画面既震撼又稀有,于是当即花300元钱买了下来。

此外,由于本身是供电员工,他对电力行业专业报纸的搜集更是一张不落:《中国电力报》见证了我国电力的发展,《国家电网报》反映了电网的变迁,《江苏电力报》讲述了江苏省内电力行业重大事件……

“报纸看完丢弃,就真的成了废品。现如今即便网络发达,你也不一定能找到20年前的报纸原版了。收集这些报纸,并将它们整理展示出来,我认为就是收集历史。”为了集报,刘义业常常“泡”废品收购站,花钱将别人卖掉的报纸买回来。每当买到寻觅已久的报纸,他都如获至宝,比较板正的就按时间顺序装订起来,有残缺的则小心翼翼地剪下来,做成剪报再装订好。

 

“藏品”摆出来

 

和别人搞收藏不同,刘义业从一开始就没有“藏”的想法。特别是当他看到村里田间地头上玩耍的孩子们时,就想在家里建个阅览室,将自己的“藏品”摆出来给孩子们看,帮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并非易事:报纸容易受潮,且保存不易;妻子对油墨味过敏,自家住房也空间有限……但刘义业主意已定,他想起了办法:将一间房间清理干净,找来木板垫底晾晒存报,说服妻子一起参与整理,将报纸上的电力科普、安全用电等内容剪下来装订成册。空闲时间,他带上自己精修过的剪报到村里的小学,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让更多的孩子知道他的“红报馆”。

翻看着刊有“蛟龙号首次深潜”和“天鲲号首次试航”新闻报道的《新华日报》,刘庄小学校长刘学连自豪地介绍起两位校友——刘庄小学走出的刘学瑞和刘佳佳,一位供职于“蛟龙号”声呐系统研发团队,另一位则是“天鲲号”的建设者之一。“我从11岁的时候就在刘叔叔的报馆里看报,特别是寒暑假期,基本都‘泡’在那里。我特别喜欢看有关国家科研突破、航天航空的新闻图片,挺吸引我的。”今年35岁的刘佳佳介绍说,大学报考了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港口机械自动化,毕业后就职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启东分公司,参与了“天鲲号”建设,负责船上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刘义业发现,自己的“红报馆”不仅吸引孩子,而且受到村里成年人喜欢——来“红报馆”的人越来越多,年龄不分大小。今年5月22日,他在“红报馆”举办了一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老报纸里的党史”周末展读活动,吸引了多家媒体到场进行现场报道。“澳门回归、北京申奥成功、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蛟龙号下水、港珠澳大桥通车……我把刊登着这些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时俱进重大事件的报纸精选出了100份,分门别类制作成10本剪报,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刘义业说。

到场参加活动的刘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中业感慨道:“报纸真实记录了我们国家的强盛、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迁,翻看一份份老报纸,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进步,再创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