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长江供电线路巡检首次采用无人机咬线飞行新技术
国网镇江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工作人员利用大疆御第二代无人机,采用咬线飞行方式,耗时20分钟完成五峰山长江大跨越110千伏1.2公里的导线自主巡检。
“这是全国范围内,长江大跨越线路巡检首次应用无人机咬线飞行技术。”镇江供电公司运检部副主任陈兰杭介绍,这一新技术的运用,能及时发现导线磨损、断股、锈蚀等安全隐患,避免造成导线掉落长江事故,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及长江水域船舶有序通行。同时,仅这一次巡检就能减少因设备停电而造成的负荷损失约42万千瓦时,减少电费损失、节约检修成本合计约35万元。
镇江有9条500千伏至35千伏跨越长江输电线路。长期以来,长江大跨越导线巡检每年开展一次,需将线路停电后实行人工走线。以昨天巡检线路为例,需要3名员工耗时4小时才能完成。2019年起,供电公司大规模采用无人机对长江大跨越线路开展日常巡检。该方式一方面需要人工手动操作,飞行难度大,容易发生撞线事故。另一方面飞行前需采集飞行轨迹和三维激光建模,前期准备工作耗时较长。
为提高无人机巡检质效,今年5月,镇江供电公司联合无人机厂商,利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在无人机上安装激光测距系统,实现无人机全自动咬线飞行,导线精细化巡检。
陈兰杭介绍,无人机能在距离导线6米内与导线水平夹角向上5度至向下25度范围自动跟随飞行。通过空间距离实时测量算法,能够直接在参数设置界面定义危险距离检测阈值,巡检雷达自动识别阈值以内的障碍物,并停留在障碍点转动云台相机90度拍摄照片。巡检结束后,同步下载照片并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此外,巡检雷达能够自动计算导线对地距离以及档距内最大弧垂的测量值,相较于全站仪、经纬仪等传统测量仪器,极大提高了测量效率。
下一步,供电公司还将利用这项新技术对我市207处跨铁路、跨高速公路等三跨线路进行咬线自主巡检,一年可减少负荷损失约10878万千瓦时,减少电费损失约5439万元,同时减少检修费6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