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淮安供电公司复合翼无人机助力输电危险源管控
“发现110千伏关张线#10-#11线路旁有流动吊车在作业,立即启动危险源应急处置流程,下发无人机专项驱离作业任务”。6月9日,国网淮安供电公司输电智能可视化应用平台发现险情自动报警,作业人员张帆立即操作搭载声光警示和可见光吊舱的复合翼无人机前往目标位置,并驱离施工吊车。

据了解,这是电力行业系统内首次应用复合翼无人机对输电线路危险源进行管控。
当日,复合翼无人机起飞后,按照淮安公司输电运检数字管控中心任务指令,从该公司工区大院起飞,按照既定航线,前往约19公里外的线路外破预警点上空,通过盘旋喊话、声光示警等方式提醒线路通道内作业人员注意危险,尽快撤离。随即监控人员即通过监控中心大屏看到吊车停止作业任务,并驶离现场。从输电智能可视化平台自动报警到警报解除仅用时22分钟。
“当前正处于水利、绿化等各类工程施工旺季,输电线路周边吊车等大型机械临时施工预警屡见不鲜,给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安全风险。”该公司输电运检室主任汪超介绍,“随着线路通道可视化覆盖率的提升,我们能够迅速发现险情,但一直缺乏迅速高效地处置手段。”
以往,当险情出现时,需要监控中心通知运维人员驱车前往施工危险点,耗时较长,容易错过最佳管控时间,同时也存在一定人力资源、车辆资源浪费。以此次110千伏关张线险情为例,作业人员驱车赶往现场会经过市区一段交通枢纽,全程约需耗时40分钟。
本次作业使用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最高时速可达80km/h,通信距离可达35公里,单组电池续航时间约1小时20分钟。该无人机充分结合了固定翼无人机续航时长、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便捷无需跑道等优点,能够快速对架空线路通道、周边环境、沿线交跨、施工作业等情况进行快速图像采集和喊话驱离,在25公里范围内能保障在20分钟内到达危险源现场的目标。

“在台风来临前,我们也可以利用该设备对架空线路通道周边大棚、彩钢瓦等情况进行快速摸底排查,保障电网通道运行安全。”该公司输电运检室五级职员周威介绍。
据悉,国网淮安供电公司正与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集中监控+立体巡检+网格处置”输电运检新策略,本次危险源处置仅是双方合作开展的应用场景之一。后续,双方将以淮安盱眙安澜变出口密集通道作为无人机巡检作业示范区,以移动机场深化应用为突破口,依托全息数字电网建设,实现区域内无人机自主巡检全覆盖和以移动机场组网巡检为主、多模式巡检共同作业的区域化立体巡检作业体系,实现无人机巡检替代人工巡检,助力传统输电运检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姜风雷、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