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电工匠⑨】把难点变成创新点——记第三届“苏电工匠”汤大海-东台报业网

【苏电工匠⑨】把难点变成创新点——记第三届“苏电工匠”汤大海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21     日期:2021-06-10 10:45:49
汤大海,现任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方式计划室继电保护整定技术,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39年。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专家,镇江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汤大海技师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汤大海深耕继电保护专业领域,拥有高超的技能,多次参

汤大海,现任国网镇江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方式计划室继电保护整定技术,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工作39年。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专家,镇江市有突出贡献技师,汤大海技师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多年来,汤大海深耕继电保护专业领域,拥有高超的技能,多次参加各层级技能比武,获得电力工业部继电保护调考优秀、2003年江苏省技能大赛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曾作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集训队理论教练,带队参加2016年配网调度员国调调考竞赛,获得团体第一名,个人省调组第一名、地调组前两名;参加2019年全国继电保护竞赛,获团体第四名、个人第六名;参加2019年华东调度竞赛,获团体第三名、个人第一名和第五名。

依托以其命名的技师创新工作室,汤大海主持技术课题6项,带领创新团队研制了电网备自投、变压器保护、线路断线保护、35千伏所用变串联电抗器保护、一体化保护等装置,解决了电网多功能备自投、变压器死区故障快速切除、35千伏所用变串联电抗器保护、实现110千伏线路断线保护等10项保护难题,获得地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项、专利奖3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EI论文9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6篇,参与1项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

工 匠 热 词 1 多 问 为 什 么

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触类旁通,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汤大海

上世纪90年代起,镇江供电公司在建设110千伏变电站过程中,开始使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简称备自投)。当变电站一条线路失去电源,该装置自动将负荷切换至备用电源上,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新建110千伏变电站过程中,有3种主流的接线方式:扩大内桥接线、内桥接线、单母线接线,应用率达到95%。而针对不同的接线方式,相应地就需要配备3种配套的备自投装置。

“但是,传统的备自投装置只有4种运行方式,动作逻辑过于简单,这会限制变电站的运行方式,降低供电可靠性。”在工作中,勤于思考的汤大海,发现了问题所在。“另一方面,一套备自投装置根本无法同时满足3种接线方式的运行需求。在接线方式变化时,不仅要频繁更换设备,还要重新设计、改接电缆才可以继续运行,大大增加了投资成本,延长了建设周期。”

能不能研发一种通用的备自投装置?2010年,汤大海向省公司申报了这一研究课题,带领团队并联合科研单位,花费半年时间,攻克一系列技术难点,研发了一种多功能备自投装置,能够同时适用于多种接线方式,为110千伏变电站建设节约了大量成本。

回顾这次成功的研发经历,汤大海认为,这和长期思考、用心钻研分不开,“在不疑处有疑”才是进步的起点。

工 匠 热 词 2 创 新 达 人

创新,往往是被生产一线工作中的难题“逼”出来的。

——汤大海

2012年2月26日,某220千伏变电站发生了一起220千伏变压器110千伏侧开关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故障。这种故障发生在变压器差动保护范围以外,无法快速切除,因此被称为变压器死区故障。

其实,早在1994年,镇江地区就已发生过该类故障,但受限于当时技术瓶颈无法快速处理。经过二十几年的专业知识更新和科学技术进步,汤大海逐渐掌握了快速处理该类故障的“秘诀”。

“当时,我得知故障后,头脑里立刻就有一个闪念,联想到变电站双母线差动保护中也有一种类似情况。当故障发生在母联开关死区范围时,只要启动封母联开关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就可以使故障母线差动保护动作,从而迅速切除故障。”汤大海说。

经过研究,汤大海发现,这个原理同样可以移植到220千伏变压器死区故障的保护中。他据此创新提出的“封互感器电流”方法,能将变压器死区故障切除故障时间由1.63秒减少至250毫秒。依靠这项创新成果,汤大海获得了7项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国网系统500千伏变电站内的3/2接线断路器失灵和死区故障保护,已普遍参考了汤大海的这一技术方案。

把技术难点当作创新突破点,一个个“拦路虎”迎刃而解。“疑难杂症找大海”,逐渐成了汤大海身边同事们的共识。

工 匠 热 词 3 活 字 典

在继电保护专业摸爬滚打了39载,我要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将传授给青年员工。”

——汤大海

2016年5月的一天,镇江220千伏南徐变一条220千伏母线正在检修,另一条母线发生了单相接地故障,造成母线差动保护动作,瞬时将故障切除,影响了全站30余条10千伏出线,导致镇江城西片区大面积停电。

经运维人员现场检查、调度人员许可,由于未发现其他异常,30余条线路可以恢复送电。当时,镇江市政府正在召开重要会议,也在这次停电范围内,情况十分紧急。若采用逐条线路人工送电方式,至少需要3至4小时。有没有更快捷的办法?

“赶紧找大海。”时任镇江供电公司电力调控中心主任的李民脱口而出。汤大海从办公室一路小跑至调度台,查看了变电站接线图,思考片刻,写下了变压器参数和保护定值,并电话告知现场人员采用一种平时不常用的特殊电网运行方式。

不到10分钟,30余条线路全部送电成功。

让众人一筹莫展的难题,汤大海却是“手到擒来”。大家问他“窍门”,汤大海解释说,以前,其他同电压等级变电站曾发生过此类故障,他经过缜密计算得出了设备数据,并记录在工作本上,这时就派上了用场。

“每座变电站、每台设备的参数和定值,就跟自己的手机号码一样印在脑中,随时需要随时调取。”汤大海说,他并非“活字典”,只是依靠平时的用心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