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供电公司:首次实现对配电网的三维数字化建模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5月27日,随着苏能集团科技分公司载有激光雷达的无人机缓缓飞过苏州市相城区的10千伏114田镇线,该线路及周边环境所有物体的空间信息以点云数据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并生成可视化的三维实景。这是苏州首次实现对配电网的三维数字化建模。
据了解,激光雷达点云技术是利用激光雷达对目标物体外表面进行探测扫描,联合解算、偏差矫正等技术,可精准计算出目标物体每一个点位的三维坐标、颜色、反射强度等信息,以及点与点之间的长度、角度等信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三维建模、农林普查、土方计算、监测地质灾害等领域。
苏州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地级市电网,尤其是配电网方面,具有覆盖范围广、结构复杂、设备体量大等特点。苏州街巷植被覆盖率高,在美化城市风貌的同时,给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树线矛盾是当前配电网常见故障之一,以往依靠人工巡视,存在工作效率低、准确性不高、巡检质量难以把控等问题。
对配电网开展三维数字化建模,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在巡检现场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器上轻轻一点,无人机即可按照设定好的路径沿着配电线路自动飞行,机身搭载的大广角激光雷达,对线路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雷达可以扫描下每一个点位的信息,平均每扫描1公里线路,会产生约3GB的海量数据,正式这些数据记录下一个‘真实的世界’。”苏能集团科技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永生说。
现场采集的数据,通过后台云处理系统解析后,即可生成线路及周边环境的三维实景模型。“模型里面包括有杆塔、线路、周边树木及建筑物等完整信息,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查看到配电线路和周边物体的空间距离。”张永生说,通过设定线路安全距离的预警值,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树线隐患报告和线路安全间距报告,清晰准确的呈现树线矛盾隐患,大大提升配电网巡检工作的精益化水平。此外,该系统还具有数据比对分析功能,通过对前后两次扫描数据比对,反映线路变化及缺陷隐患情况。
未来,公司计划逐步对全市范围的配电网进行三维建模,建立配电网数据库,深化管理机制创新,提升配网运维管理效率,助力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