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电工匠⑦】让创新迸发生命力——记第三届“苏电工匠”马龙
马龙,现任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输电施工第一分公司总工程师、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技术负责人,从事输电线路施工专业15年。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南京市技术能手,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优秀专家人才,马龙技师创新工作室领衔人。
马龙在输变电施工设计与环保专业领域,负责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装备创新攻关工作,主持并参与技术课题研究15项,研制了T2T80G改进型落地双平臂抱杆、超长超重导线绝缘子串悬挂专用承托吊具、无人机自动安装卡线器专用装置等18项新机具和新技术,解决了高大山区特高压酒杯塔组立、特高压超长超重绝缘子串悬挂、特大型输电线路大跨越组塔架线施工多项技术难题,7项创新成果获得省部级职工创新奖,取得19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他个人参与编写专著3部,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篇,参与1项国网企业标准和1项地市公司级企业标准的制修订。
【工匠热词1】研以致用
“技术装备创新攻关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研以致用,实现成果转换应用,才会有持续生命力。”——马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马龙的内心深处,一直坚守着老一辈送变电技术人员的朴素理想——为送变电行业贡献精湛的技术和精良的装备。马龙知道,高、难、险是输电线路施工的显著特点,输电线路施工安全是第一位的,必须着眼于发现现场问题、研究解决思路,主动技术装备创新攻关,并最终应用于现场,服务于一线,研以致用。只有这样,技术创新工作才能形成闭环,才会持续生命力。
2014年,在1000千伏浙福线8标,他反复调研计算,摒弃传统常规的循环式索道,大胆采用双索往复式正反牵引重型货物索道,并改进支架结构型式,大大提高了工程现场运输安全性和工效。2018年,马龙针对江苏高邮河网地带输电线路基础、组塔施工无有效安全作业面开展了新型浮体平台研制及应用技术攻关,其成果在扬州地区光伏220千伏送出工程中推广应用,效果良好,安全环保,社会效益较好,并大大降低了政策处理矛盾。
2019年,为解决跨越高铁施工期间雨雪雾天气导致封网装置迪尼玛绳承载索与高铁接触网线最小安全距离无法符合安全规程这一难题,马龙主导创新研制了地面用迪尼玛绳专用收紧装置,形成了标准化安装和作业方法。这一装置解决了传统卷扬机收紧和手扳葫芦结合锚绳器两种施工方式无法同步快速收紧和锚固迪尼玛绳这一施工难题,克服了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诸多技术缺陷和安全隐患,并与团队成员合作,于2020年开始将产品推向市场,逐步获得用户认可,反响良好,完成了成果转换年度计划任务,创造了较好的经济安全效益。本成果也被评为省公司2020年首批成果转化重点项目。
【工匠热词2】与时俱进
“只有不断探索,不放弃,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才能发现更好的施工方式方法,才不会被淘汰,才能铸就精品工程,实现更高品质,提升本质安全,带动输电施工行业高质量高安全发展。”——马龙
2009年初,时值冬季,马龙参与的500千伏梅坊、里坊线路改造工程SJT4型混压四回转角塔基础单个承台的方量近500立方米,属大体积混凝土。马龙深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内表温差在施工早期阶段若不加以监控,极易引起温度裂缝,进而影响到整条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当时,马龙采用了国内民建系统大都采用的JDC-2型电子热电偶型测温传感器来监测混凝土开裂危险点的温度变化,采取分时段人工记录承台内表温差,工作效率较低。2012年,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进步,马龙在500千伏扬扬线SJT4型混压四回转角塔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采用了基于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原理的JMT-36C型温度传感器,并应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多点无线温度自动测试系统,尽管该系统能够将数据实时传输到计算机软件平台,但仍然无法做到数据实时分析处理和图表实时呈现输出。
2021年初,在凤城-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385米世界最高输电铁塔首基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马龙带领团队采用国内国际最为先进的基于晶振原理的温度传感器,并开发了输电线路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数字化云监控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全过程实时跟踪大型群桩承台基础立柱、地脚螺栓、连梁、桩-承台嵌固端等重要受力结构部位的施工期温度变化,帮助施工人员判定结构的温控是否符合设计规程要求。同时,该系统具有微信公众号以及PC端网站页面展示功能,可进行仿真计算结果演示、无线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平台、报警与推送、智能养护设备控制。江水不息,时光不止,时代在发展在进步,马龙本人及其团队成员也在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放弃,以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工作态度,才不会落后于这个时代,才不会被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所淘汰。
【工匠热词3】自立自强
“输电施工点多、线长、面广,开展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攻关和应用,一方面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另一面提升了企业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更好,自立自强,有力保障了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装备的可持续发展。”——马龙
2017年,针对±800千伏锡盟-泰州、±8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横担结构和绝缘子串多联多挂点、超长超重的设计特点,马龙创新设计了两种专用承托吊具,在现场成功实施整体一次性同步悬挂绝缘子串,并首次提出了两种吊具整体一次性同步悬挂超长超重绝缘子串施工方法,简化了作业工序,大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施工成本,克服了其他方法地形适用面窄、成本高、工效低等缺点。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新建超特高压工程施工领域,而且可应用于超特高压线路工程大量的运维检修技改作业。该技术先后获得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电力建设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一等奖,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超长超重导线绝缘子串悬挂作业法》先后获评南京市、江苏省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和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
马龙深知,只有自主创新攻关,才能自立自强,才能在同行业中勇立潮头,领航前进。多年来,马龙相继研制了18项新机具和新技术。而如今,马龙正奋战在385米世界最高输电铁塔的科技攻关战线上,继续开展多项关键技术装备攻关和应用。15年时光飞逝,马龙用奋斗渲染无悔的青春,用勤勉博取更多的收获,用热忱实现自我的价值,为电网建设事业贡献着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