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康路·“碳”巡长三角记者手记|风起千湾浪 极目越天涯
记者手记|彭浩
南宋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十九日,文天祥从元营脱险后在通州(今南通)扬帆渡海。行前,心系祖国山河的文天祥留下了一首《卖鱼湾》,其首联“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正是描写南通沿海风浪壮阔磅礴。
5月16日,我随“点亮小康路·‘碳’巡长三角”直播团队一行,来到港口岸边踩点。如东海上风电母港黑云压境、风大雨疾,气温也只有十三四度——全然是一股萧瑟仲秋的味道。迎风顶雨,提前穿上的外套如同薄纸一般。众人一个个耸肩缩脖子,望向波涛股股的大海——这曾经吹拂过诗人面颊的海风,在745年之后的今天,壮阔依旧,磅礴如常。
沧海不变,桑田间已是大大变了模样。风浪不变,望海人却不再是忧愁的诗人——很快,干劲十足的团队成员四处散开,查现场、试机位、测信号……各自忙碌起来。
站在海边,我举起相机对向大海,却很快引来了港口现场负责人钱逖之。他提醒我,这种天气不能靠海太近。“一定要注意安全,对大海要有所敬畏。”
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众人只好收起设备,四下躲雨。钱逖之招呼我进了他的车子。在车里,海边的风雨愈发猛烈。“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正如钱逖之这句话所讲,几百年来,迎着海风的居民,硬是从这看似凶恶的大风大浪中,拼出了海上风力发电这项产业——环境越是险恶,越是要挖出一条路来。
钱逖之向我介绍,目前,如东海上风电母港正规划建成满足制造、建设、运维、人员后勤保障等风电产业全套要求的综合产业基地,为海上风电提供全产业链的支撑保障。对于最近被口罩、制氧机、芯片等词语充斥眼球的国人,“全产业链”无疑有着巨大吸引力。
伴着钱逖之的介绍,一张世界地图在我脑中铺开。如东海上风电母港所处的位置,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将风力发电大重件产品运抵沿途岛国、化石能源过渡依赖国家,为他们提供清洁低碳的能源方案。
没错,无数钱逖之们一起,为世界探索出一条清洁低碳的能源方案——我们都可以化凛冽海风为不竭电能,我们都可以走清洁低碳之路、共享明媚蓝天。
在《卖鱼湾》的末尾,文天祥写道:“极目是天涯。”站在沿海岸边,如今的我们极目所望,早已越过天涯——就在不久前,祝融号顺利登陆火星。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