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追寻党史记忆 传承红色基因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公司积极落实国网公司及省公司要求,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公司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主题突出、形式丰富的党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缅怀峥嵘历史,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
邮票上的党史课
一张张方寸间的邮票,承载着党的一段段光辉历史。4月9日下午,由吴江公司发起成立的“鲈乡红”党建联盟举办了一场“邮票上的党史”专题讲座。
据了解,“鲈乡红”党建联盟组建于2018年,吴江公司是最初的4家发起单位一,这一联盟目前已吸纳了当地国企、机关、村和社区等领域9家单位。该联盟从党委结对、支部共建、党员互动三个方面,以阵地联建、班子联抓、工作联动,发挥资源共享作用,共同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服务民生举措。本次活动是联盟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首次党史学习教育。
邮票,作为“国家名片”,记录着岁月流转,承载着时代变迁。讲座以“方寸话党史、百年辉煌颂”为主题,邀请吴江区集邮协会副会长殷丁元,围绕星星之火、峥嵘岁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天辟地、改革开放等六个阶段,将百年党史娓娓道来,带领大家重温红色记忆,为联盟成员单位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专题党史课。
“这张邮票名为‘红军过草地’。大家看,整幅画面以红色为主调,战士们的眼神坚定,透着大无畏的气概。”一枚小小的邮票,把党员们的思绪拉回了那场艰苦卓绝的远征。“当时自然条件恶劣、敌我力量悬殊,红军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这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应该代代相传。”殷丁元动情讲述。
从上海石库门的星星之火,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党员们跟着邮票画面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在泥泞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进程,感悟着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崇高信仰和不懈追求。
“我会将邮票中的党史故事铭记于心,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向英雄学习,汲取力量,努力进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奋斗不息。”参加此次活动的吴江公司青年党员代表郭丽颖说。
“红币”里的抗战记忆
4月14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史学习教育在公司举行。电缆运检室党支部以“话说红币,感悟历史”为主题,邀请电缆运维班老班长、同时也是苏州市钱币学会理事的刘建军,与党员们分享红色货币——江淮银行币背后的抗战故事。
据刘建军介绍,江淮银行诞生于炮火连天的1941年,是华中抗日根据地苏中行署区的地方性银行,对于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军需供给具有重要的意义。“首批江淮银行币钞版1941年就制成了,但到1942年8月才投产,这不寻常的一年多时间,见证的正是革命先辈为反扫荡做出的艰苦卓绝努力。”刘建军一边展示自己的藏品一边动情讲述。
该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围坐在刘建军身边,观赏着一张张泛黄的纸币,感受着“红币”所承载的历史厚度。“红色货币的流通,对巩固各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象征着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人同仇敌忾、自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志感于心、践于行。”刘建军有感而发。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参加本次活动的电缆检修工操卫康说。
让党史故事“声入人心”
“1926年,茅学勤依靠扫盲夜校,联合共产党人周水平、孙逊群等人,秘密组建了张家港第一个农民协会,正式拉开了后塍四次农民革命暴动的序幕。”4月19日,在张家港锦丰供电所的党员活动室里,电引擎“声入人心”故事宣讲小分队的宣讲员们正聚精会神地听台上的培训师葛雪琳声情并茂地讲述张家港本地的党史故事。
为献礼建党100周年,张家港公司成立了电引擎“声入人心”故事宣讲小分队,小分队的成员主要以青年员工为主,通过毛遂自荐和组织推荐的方式进行选拔,集中培训过后,将在该公司内部进行巡回试讲,成熟之后会再扩大宣讲范围,深入全市部分中小学、合作共建单位等,力争让张家港公司党史教育工作得到持续而全面的推进。
故事宣讲小分队的第一站是锦丰供电所,这一站的主题是给所内新选拔出来的故事宣讲员开展培训。先由经验丰富的宣讲老师示范讲解一个故事,然后与大家分享故事宣讲技巧、环节设计和重点注意事项,再邀请新任宣讲员上台实战演练,一对一深入指导。“如果是讲本地党史故事,我们除了从线上不同平台找资料,也可以联络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获取很多珍贵的史料。”葛雪琳把自己搜集资料的心得分享给台下的宣讲员们。一场培训会下来,大家不仅听了精彩故事,从党史中汲取了力量,也磨练了自己的宣讲能力,一举多得。
“宣讲的时候也可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入党故事,这样既能把党史里的人物和现实中的我们联系起来,又能使故事延伸到当下,讲起来肯定会更生动鲜活。”新任宣讲员樊辛佳提出自己的思考。他的这一想法得到培训师和其他宣讲员的支持,也激发了大家发散思维,探索更多让党史故事深入人心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