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供电公司:从“拆迁队”到“建筑师”,看电力人如何为鸟儿安家落户
“树影支天外,新鸟来筑巢”,贾汪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不少鸟类前来栖息。但是,在三月到五月的筑巢高峰期,鸟类也面临了像人类一样“房源少”的难题。
城市中的绿植虽然越来越多,但适宜筑巢的树木还是不够。电线杆和电塔就像高耸的树木,“景色宜人、视野开阔”,喜欢栖息在高处的鸟儿便看中这块宝地。
“拆迁队”强拆“违章建筑”解决安全隐患
鸟儿有了栖息之地本是皆大欢喜的一件喜事,但是“违章搭建”的鸟窝却成为电力工人的烦心事。选择在电线杆上筑巢的鸟儿有时会在的火线和零线之间筑巢,一旦下雨,就会造成线路短,鸟儿也会面临被高压电“毁尸灭迹”的危险。此外,搭建鸟窝用的铁丝、树枝有可能会“溜到”线路上,引起线路接地或跳闸停电,影响了线路下居民的正常用电。
消除鸟窝危害、降低停电频率、保证供电可靠性,这是电力工人的职责与任务。最开始,为了确保线路的可靠运行,电力工作者只能“暴力拆迁”,残忍地捅掉鸟窝。有时候没来及的飞走的幼鸟就会跟随鸟窝一同掉落。
“劝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怎么样在不伤害鸟儿的前提下解决鸟线矛盾,电力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安装驱鸟器,利用转动式和反光式驱鸟措施,使鸟类不敢靠近;在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上方安装驱鸟罩,以阻挡鸟类或者异物碰触绝缘子边缘;利用物种之间“天敌相克”的原理,在电线杆的横担上捆绑橡胶玩具蛇,吓走喜欢在电线杆上筑窝的鸟类。
“建筑师”搭建人工鸟窝化解“鸟线”难题
古有"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鸟,弹射飞鸟"的法令。今有4月1日的国际爱鸟日。鸟儿是自然生态中不可或缺的活跃生灵,古往今来,人们就有着爱鸟护鸟的意识。
使用“强拆”和“恐吓”并不能解决实际矛盾,既然根源在于鸟儿没有合适的家,那就给鸟儿建巢。大泉供电所的师傅们从“拆迁队”化身成为“建筑师“,帮助鸟儿在城中安家落户。
第一代毛坯房-瓷盆式人工鸟窝
第一代鸟巢是非常简易的钢结构架子,因外型像瓷盆取名瓷盆式鸟窝。一代鸟巢制作方便,安装便捷,空间充裕。在部分高压杆塔上装了一段时间,但是并未能如愿吸引鸟儿的入住。师傅们总结了下原因,认为一代鸟巢造型太像鸟笼,小鸟警惕性高,不敢在里边待太久。
第二代简装修-木桩式人工鸟窝
第二代人工鸟巢采用木桩式、椭圆式的人工鸟巢。蓬松立体,造型别致,大小适宜,居住环境优良。一开始也吸引了不少的花喜鹊入住,但没过多久鸟儿就不愿意再来了。为了弄清楚原因,师傅们找到了鸟类专家咨询,原来人工筑巢光美观是不行的,还要起到避免天敌伤害鸟儿的作用。
第三代精装修-树杈式人工鸟巢
第三代人工鸟巢更注重隐蔽性、避光性和安全性,“装修师傅”从网上买来仿真木头、树杈、绿树叶、草编窝等材料,并且在里面放置了干草,为鸟儿保留了更多的大自然气息。安装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迎来了大量的鸟类安家落户。
大泉供电所的师傅在电线杆上安装爱心鸟窝
此后,电力工人巡线时发现,初期安装的20个人工鸟窝有17个实现了鸟儿长期逗留,仅发现一处有鸟儿自己筑的巢。经过多次阴雨天气的考验,安装了人工鸟巢的杆塔也未出现因鸟巢引起的线路跳闸事件。
错落别致的人工鸟窝与笔直耸立的杆塔构成了街道、风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爱心鸟窝作为电力工人保电护鸟类的创新,既让鸟类舒心安家,又让鸟类与人类和谐毗邻,以电网智慧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