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采访百名党员】旧奖状里“书”初心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21 日期:2021-04-07 11:59:52
人间最美四月天不负春光与时行近日,“百名记者采访百名党员”活动来到了“壮丽东南第一州”、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的故乡——淮安,走进国网淮安供电公司。

人间最美四月天
不负春光与时行
近日,“百名记者采访百名党员”活动来到了
“壮丽东南第一州”
一代伟人周恩来同志的故乡——淮安
走进国网淮安供电公司

这是一张24年前的旧奖状
为何看起来却崭新如初?
这其中又珍藏着谁的激情岁月?

他是扶贫通电的参与者、见证人
他40年扎根乡村 服务农户
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采访手记
记者 杨悦

早先就听闻张老先生有张24年前的奖状,可等真正见到实物时才发现,那是一张如此崭新的“旧”奖状。张老年近古稀,身形消瘦但身姿挺拔,眼眶深陷但目光矍铄,整个人由内而外透着一股精气神儿。
谈及扶贫通电,提到季安村,张老便打开了话匣子。江苏省最后一个扶贫通电村——盱眙县古桑乡季安村,1996年5月27日正式合闸送电。时隔25年,张老谈及此事仍记忆犹新,不禁回忆起供电部门和农民鱼水情深的诸多往事。
“两亩耕地一亩滩,一亩水面一亩山”。盱眙县的特殊地貌给扶贫通电工作带来了巨大难度。当时的季安村穷得“出名”,“一年四季天天忙,节衣缩食少口粮,好男不娶季安女,好女不嫁季安郎”的顺口溜在当时广为流传。
时任盱眙县农村电力管理总站书记的张老,与众多电力人一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配合政府举全局之力,攻坚克难,不计成本,为贫困地区人民送光明、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