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东台报业网

【建党百年】追寻红色记忆,感悟初心使命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511     日期:2021-04-06 17:56:41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知行合一,在追寻红色记忆、重温红色历史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 百 秒 讲 百 年 ”引 网 友 接 力“赵宇你

每一次向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公司广大干部员工知行合一,在追寻红色记忆、重温红色历史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百 秒 讲 百 年 ”引 网 友 接 力

“赵宇你好,我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身边的红色故事……”

“我是江苏宿迁的仲逸,在我身后有一口不平凡的水井,叫‘新四井’……”

连日来,国网宿迁供电公司“90后”员工赵宇在抖音上发起的“百秒讲百年小故事”活动,已经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参与。截至4月1日,该话题总关注量已超过475万人次。

29岁的赵宇是“初星”青年党建研习夜校的一名班长。自2019年夜校开办以来,赵宇经常带着青年员工们,一起研习党的历史、理论、政策。今年2月,青年党建研习夜校的“课堂”搬进百岁抗战老兵刘明远、“中国好人”王帮玲家中,亲历者讲述的红色故事,让赵宇感触很深。

能不能邀请更多人,来挖掘讲述身边的红色故事?3月19日,赵宇在抖音上发布了第一条“百秒讲百年小故事”视频。

视频中,赵宇走进了当地有名的朱瑞将军纪念馆。“第一个故事要从一张画像说起,就是开国大典时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这张画像取自一张合照,照片中的其中一人就是‘炮兵元帅’朱瑞将军。”赵宇一边介绍馆内陈列的物品及历史资料,一边讲述朱瑞将军的生平。

“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我们身边就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想发起一个‘百秒讲百年小故事’活动,欢迎你也来参加!”赵宇在视频中发出邀请。

第一个视频发布后,点赞量迅速突破1.7万次,阅读量超50万次。网友在抖音搜索“百秒讲百年小故事”,点击拍摄视频即可参与话题。

话题的大热让赵宇始料未及,也给了她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她不仅发动夜校学员、身边同事参与,还通过微信群在同学、亲友中广泛动员。

 “我爷爷曾参与过解放战争。因为当时规定只有党员才能进敢死队,爷爷一心想冲锋上阵,火线入了党。”宿迁供电公司员工王扬看到活动后,讲述了爷爷入党的故事。

随着话题升温,医生、教师、警察等各行业的网友也纷纷加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周倩向大家讲述了1934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妇女独立团成立的故事。吉林省辽源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学生于明溪则讲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在她的童声演绎下,不少网友评论“听哭了”。

“目前话题已经汇聚了100多个视频。希望更多人能参与进来,讲述自己身边的红色故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党的历史,让英雄的故事一直流传下去。”赵宇说。(王松竹 郭盼盼)

  

来 党 史 茶 馆 , 听 初 心 故 事

“党史传承,身边故事。大家好,这里是‘连心电•党史茶馆’,今天,我们从一本叫做《1949-1985江苏电力工业大事记》的书说起……”3月30日,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连心电•党史茶馆”系列视频第四讲《连电光明》一经播出,就得到广大员工积极点赞和转发。

为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深入人心,今年2月底,连云港供电公司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了“连心电•党史茶馆”系列视频,让身边人说党史,用身边事话初心。目前,“党史茶馆”已推出4期,每期视频长约7至9分钟,通过连云港供电公司“连心电”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推送,并在内部网站、楼宇电视等平台同步传播。

“‘茶馆’一改传统说教方式,由党员员工带头主讲,采取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更亲切、更有感染力。讲述的内容把“四史”和电力发展勾连起来,从党史故事讲到身边的党员榜样,注重贴近现实、引发共鸣,让广大员工愿意听、有收获。”该公司党委党建部主任李慧介绍。

一桌,一椅,几盏茶碗,娓娓道来。2月24日,“党史茶馆”第一讲《从沙洲坝到梁家河》上线,主讲人是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建部支部党员赵爱兵。

赵爱兵以经典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切入,从沙洲坝的红军井,讲到了梁家河的沼气池。“习近平总书记70年代插队梁家河期间,在这里和群众一起挖石头、铺管道,建起了第一个沼气池。”赵爱兵的讲述前后跨越40多年,把听众带回了那些火红年代。

“这样的事也发生在我们身边。”接着这个话题,赵爱兵讲起了身边党员扶贫富民的故事。“2020年,我的同事杨刚受省委组织部委派到东海县的石埠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带领当地村民,把2000亩‘旱天干、雨天涝’的土地变成了良田。”他的动情讲述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第一期的阅读量就达到1500+。

“既有精彩的党史故事,又有身边人、身边事,讲得接地气、贴人心,原来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传承红色精神的好榜样!”该公司员工丁超收看最新一期“党史茶馆”后说。(申甲雁)

  

沉 浸 式 党 课 走 进“ 苏 南 小 延 安 ”

在南京溧水红色李巷的中心教室内,简朴的课桌椅,讲台旁的一顶草帽、一袭蓑衣,墙上的画像和语录……让党员们仿佛回到了历史现场,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呼吸相通。

3月31日,省送变电公司“学党史、忆初心、铸铁军”沉浸式系列党课开课,20余位党支部书记走进红色李巷,追溯“铁军”精神血脉。

位于溧水白马镇的李巷村,是一方红色沃土。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新四军主力部队(十六旅)的驻地,也是苏南区行政公署领导机关、中共苏皖区党委领导机关的驻地,有着“苏南小延安”之称,陈毅等新四军领导者曾在这里战斗生活。

这次学习与以往有些不同——特别设置了“互动课堂”环节。所有学员需要回答5个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李庄的红色历史有关,要在现场参观学习中找出答案。出题、答题均通过微信群进行,学员们被分为2组展开“PK”。

大家的学习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在李巷抗日战争收藏馆,党员们认真看陈列、听讲解。在陈毅旧居、钟国楚旧居、江渭清旧居等遗址,党员们寻访红色足迹,了解革命先辈开展地下工作、建立敌后根据地的事迹,重温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溧水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于何时?”学员王燕第一个发现了微信群里发来的问题。她立即回忆起刚刚听过的讲解。“1938年10月!”她第一个抢答。大家也纷纷踊跃答题。“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对党史记得更牢、悟得更深!”王燕表示。

在随后的分享环节,学员们围绕“铁军精神”,结合入党经历和工作实践交流探讨。“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被称为‘铁军’,而今天,我们作为电网建设的‘铁军’,秉承着‘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正与新四军的‘铁军精神’一脉相承。”学员赵冬谈及自己的感悟。

当天,学员们还重温入党誓词,同过“政治生日”,并聆听了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徐彦秋讲授的党史课程。

据了解,像这样的沉浸式系列党课,还将在全年陆续分批开展,通过实地体验、现场教学、主题研讨等多样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党史、强党性。(田伟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