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11】用“心”服务,为“宁”满意-东台报业网

【回眸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11】用“心”服务,为“宁”满意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414     日期:2021-03-24 12:01:34
回顾“十三五”,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转型升级的足迹:“获得电力”指标获评全国标杆;高、低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由180天、10天分别压降至35、5个工作日以内;服务台积电、熊猫平板等1500余个省市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接电容量3334.51万千伏安;实施综合能源项目

  回顾“十三五”,一串串数字记录着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服务转型升级的足迹:“获得电力”指标获评全国标杆;高、低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由180天、10天分别压降至35、5个工作日以内;服务台积电、熊猫平板等1500余个省市级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接电容量3334.51万千伏安;实施综合能源项目182项,推动实施电能替代项目395项,完成替代电量76亿千瓦时;圆满完成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疫情防控阻击战、秦淮灯会等1600余次重大保电任务……

  “十三五”是公司推动阳光办电、服务升级的五年;是推动能源变革、助力南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五年;也是建设城市能源互联网、实现智慧发展的五年。

人民电业为人民,打造“获得电力”全国标杆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十三五”期间,公司打造“阳光电、智慧能”电力宁满意服务品牌,与地方政府同频共振打出“组合拳”,大幅压缩办电时间、创新突破接电政策,为“强富美高”新南京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电力引擎”。

  让“数据跑腿”代替“客户跑路”,2019年12月,公司与南京政务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关联,在省内率先实现企业类办电“政企联办”、信息共享,小微企业法人只需刷脸,即可获取证照资料。一键申请、零证办电、足不出户办电……一项项线上便民服务举措不断推出。2020年12月31日,随着“阳光电力”模块在南京市政务平台上线测试,高压客户电力外线工程实现线上并联审批,南京地区客户办电便捷性再上新台阶。

  “我们把提高客户办电行政审批的效率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牛鼻子。”据营销部主任栾宁介绍,针对电力工程行政审批存在的手续复杂、环节多、时限长等问题,2019年9月3日,公司联合市建委印发《南京市关于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服务的实施意见》,并在南京各行政区相继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办法》,将工程简易、道路开挖低风险的电力外线工程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规划、施工许可办理时限由20和15个工作日压减到1个工作日。

  营商环境改革步伐日渐加快,客户接电审批时限大幅提速。2020年7月29日,公司会同南京市规划、交通、园林等部门出台《“阳光电力接电服务”工作方案》,实现电力外线工程核准立项、行政许可、接入送电等审批环节“串联”变“并联”,行政审批时限由30天以上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

  “真金白银惠企,真心实意为民。”五年来,公司在国内率先将10(20)千伏客户电力外线投资延伸至红线附近,实现企业“开门接电”,共为企业节省接电成本18.8亿元。在国内首家将低压小微企业开放容量上限提升至250千瓦,为175家小微企业办理“零成本”接电,节省小微企业投资达千万元。严格执行国家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政策,“十三五”期间先后9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

  2021年1月12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市长韩立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0年全市重点改革取得新进展,“获得电力”成为全国标杆。

用好电”向“用好能”,助力南京拥江绿色发展

  行走在长江南京段两岸,昔日的生产码头正变身滨江公园,昔日轰鸣的船舶柴油发电机变身岸边充电桩,“对水质极其敏感”的江豚活动明显增多……大江旧貌换新颜。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2018年,公司促成将岸电推广纳入《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年,在龙潭码头建成全市首个高压变频岸电系统。五年来,累计推动建设252套岸电系统,岸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4200余千瓦,实现南京沿江主要港口岸电系统全覆盖。

  打赢“蓝天保卫战”。公司大力推进电能替代,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地方政府出台50余项专项电能替代支持政策,大力实施395项电能替代项目。在工业生产领域,推广电锅炉、电窑炉设备1000余台,实现全市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全淘汰;在交通运输领域,投运国内首台电动轨道机车、省内首批新能源重型卡车;在农业加工领域,推广粮食烘干热泵100余台,在高淳区建成全国首个粮食全电烘干示范区。

  弃煤弃油用上绿色电能。五年来,公司累计完成电能替代电量76.5亿千瓦时,折算压减标煤约2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80万吨。

  如今,南京告别满天灰尘,蓝天白云时常映现,碧波清水长流常清,“颜值爆表”的蓝天碧水频频刷爆朋友圈。

  “南京电动汽车极客空间江北新区站选址位于长江隧道北岸口,拥有430个停车车位,其中充电车位390个,总充电容量达1.2万千瓦。” 2020年6月19日,国内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综合服务楼宇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投入运营。该楼宇配置光伏发电、储能系统,试点运用V2G技术,探索将充电桩作为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的重要载体,实现长江两岸市民绿色出行效率、质量“双提升”。

  2020年底,南京电动汽车极客空间江宁站进入调试阶段。五年来,公司建成以江北新区、江宁两座旗舰型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综合服务楼宇为汇聚点,其他充换电设施“网络补强”的新型城市充电网络,累计投运各类充换电站114座,交直流充电桩共计1858台。

  “平台可实时查看园区能流图,全面感知用能状态,智能分析用能习惯,科学决策调整用能计划。”在省内首个全电气化智慧厂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通过综合能源智慧管控云平台降本增效,节约能耗支出达10%以上。五年来,公司在探索智慧用电上持续发力,让多领域、多行业的用能设备“自主思考”降能效,在江宁金鹰建成国内首个商业楼宇用能优化CPS项目,实施22栋商业楼宇用能优化方案,在南京工业大学建成省内首个智慧校园用能优化CPS项目,在南钢、中国水泥厂、蔚然动力创新运用工业CPS技术,实现能耗可视化管控。同时,部署28000个能效监测点,覆盖政府、学校、医院、工业企业、商业楼宇等十大典型行业,深入感知用户用能现状,提供能效诊断与用能优化服务。

  “十三五”期间,公司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综合能源高质量的能源互联网,推动“用好电”向“用好能”转型升级,助力“强富美高”新南京拥江绿色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如今单元车棚改造一新,每隔一米就有一座充电桩,我们再也不用飞线充电了。”2021年1月4日,正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张女士感慨道。

   “十三五”期间,公司升级改造低压供电设施、创新服务模式、培养全能型营销团队,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打通百姓安全舒心用电“最后一百米”。五年来,公司累计完成小区表箱出新改造150万户,实现全市462万低压客户、2.1万高压客户用电采集全覆盖。为南京主城区各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电4200余处,覆盖插座10万余只。联合街道社区、消防大队,在丁香花园、郁金里等三处打造电力安全示范小区,为小区用电安全保驾护航。“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公司构建了‘班组对接行政区、客户经理对接街道、台区经理对接社区’的三级网络服务体系。”据计量室主任冯隆基介绍,网格化服务实现快速响应客户新装增容、故障抢修等25项各类用电需求。

  运用电力大数据为夺取“双胜利”贡献力量。“复工电力指数既能准确地反映哪些企业复工,又能反映复工企业恢复了多少产能。”据冯隆基介绍,基于用电采集全覆盖,公司针对全市50千伏安及以上共2.2万余户企事业单位,建立复工电力指数模型,科学分析用电走势,编制39期复工用电情况分析报告,为政府制定疫情防控、民生保障、产业支持各项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低压供电服务网格化,高压电力保障智能化。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每年有300多场重要活动需要组织电力保障。“重大保电时间紧任务重,高科技装备助力我们电力保障‘特种兵’随时投入‘战斗’。”据公司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五级职员、大客户经理五班班长陈堃介绍,公司在省内率先研发全景智慧电力保障指挥系统,实现了客户侧保电由原来的“现场值守、动态巡视”向“智慧看护、主动干预”转变。

   “善思重行才能适应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服务体系,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关键。”五年来,公司着力打造“复合集约式”班组,培养全能型服务团队。2020年12月8日,公司市场营销技能提升培训结业,60名参培学员历时9个月,系统构筑营销理论基础、商务谈判、互联网思维等知识体系,培养前瞻性思维和系统化专业能力。

  聚焦十四五,公司将深入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以建成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服务体系为目标,乘势而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为服务强富美高新南京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