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4】江河天成 淳电逐浪 -东台报业网

【回眸十三五 开启新征程4】江河天成 淳电逐浪

来源:电力橙     点击数:266     日期:2021-03-24 12:01:25
       高淳,两湖抱城,东山西圩,吴风楚韵,蟹腴虾肥,是南京的“南大门”,更是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长三角区域重要节点。这里的人,淳朴无华。一年又一年的锐意进取、接续奋斗,锻造了他们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品质。“十三五”以来,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

       高淳,两湖抱城,东山西圩,吴风楚韵,蟹腴虾肥,是南京的“南大门”,更是承接苏南、辐射皖南的长三角区域重要节点。这里的人,淳朴无华。一年又一年的锐意进取、接续奋斗,锻造了他们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的品质。

  “十三五”以来,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浪潮中,国网南京市高淳区供电公司以上级公司战略落实为导向,围绕高淳“一城一区一支点”的发展定位,打造城镇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绿色低碳美丽乡村,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格局。

共建能源互联的现代活力新副城

  2020年9月8日,高淳区人民政府与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南京城市能源互联网的示范样板。

  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随着中国电建、德国SAP-ZBER、福特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发展,创业创富“新蓝海”、南京的现代活力“新副城”在高淳已初具规模。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南京供电公司累计在高淳地区投入20亿元,完成220千伏淳东、淳西站建设,220千伏古柏、110千伏双湖等一批重大电网改造工程,新建改造线路1761.9公里,解决了高淳经济开发区负荷开放“堵点”。全区35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已达到172万千伏安,配网网格化建设全覆盖,10千伏架空线路绝缘化率由54%提升至95%,有力保障了高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数字化基础,智能化目标,是构建能源互联网两大要素。高淳公司全国县级公司率先应用调控事件化管理系统,故障判断时间缩短98%;主动对接铁塔公司、三大运营商,开放电力杆塔、变电站等电力基础设施资源,以实际行动助力5G网络快速部署。2020年7月,省内首座电力无线通信塔上部署的4G、5G共享基站在35千伏西舍变电站率先投运,将基站建设周期缩短95%,节约成本超过90%。辖区内11座电力杆塔5G共享基站全年创收200万元。

  放眼“十四五”,公司将继续投入22亿元,加快完善高淳地区电网结构;结合地方能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特点,打造新型乡镇能源互联网赋能中心,量身定制能源总体规划、供给、消费、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全过程智慧服务,全面提高供能可靠性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共享绿色低碳的美丽南京示范区

  高淳,是首个中国“国际慢城”,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省市前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街镇实现全覆盖,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还是省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

  如此美丽的高淳,少不了淳电人的清洁赋能。2017年9月,在高淳陶瓷生产车间内,工人正使用节能烤花电窑对瓷器半成品进行烤花。“十三五”以来,为转型升级、降低能耗、探索绿色发展之路,高淳陶瓷对传统的柴烧、煤烧窑炉进行清洁能源改造。11条电窑炉生产线年均完成替代电量约2673万千瓦时,相当于直接减排二氧化碳约9000吨。

  “春争日,夏争时”,阳春三月,东坝镇青山茶场崭新的制茶车间,碧绿的茶叶在电杀青锅和电揉捻机中翻腾,搓揉成型,凑近轻嗅,幽香沁人。“2018年之前,炒茶烧柴火加热炉子,炉灰到处飘。”场长赵建明说。

  2019年3月,高淳公司帮茶场“拔”了三根大烟囱,电气机械化制茶将“凭手感控温”变成了“机器控温”,茶叶加工良品率提升近50%,能源成本节约30%。“我们每年给环保局的1万多元排污费省下来了,供电公司功不可没!”赵建明打趣道。

  “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并行。在晨湖、雨蝶等谷物种植合作社内,2018年以来也陆续完成了“煤改电”。高淳供电公司正与农业农村局联合,全力打造全省首个“粮食烘干全电气化示范区”。2020年6月,高淳公司在全市首家促成政府部门出台“瓶改电”政策支持性文件,年累计完成替代电量约6652万千瓦时,助力减排6.6万吨二氧化碳,推动高淳从城市花园向花园城市迈进。

共立全面小康的创新名城南部支点

  今年1月,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公布,高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式升级为“国字号”。在这片江苏省淡水鱼类重点生产基地和固城湖螃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内,初步形成了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

     “好水、好电,出好蟹”,这是流传在高淳蟹农中的一句顺口溜。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实现产业富民、增收致富,高淳区供电公司投资1.3亿元,实施养殖区域电网再提升工程,全力 “补强”电网,将电源点延伸至每个塘口。

  电力充足了,蟹农用上微孔增氧的新设备,让螃蟹充分“吸氧”。科技创新、养殖手段的更新,大幅度提升了螃蟹产量。“过去一亩养殖400只,收益在1000元到2000元,现在一亩可以养1000多只,收益在4000多元。”阳江镇蟹农孙四头说,用上直供电,电价每度下降3毛钱。

        在智慧用电加持下,蟹农小康路走得更踏实。2020年,高淳公司实施“党建+”工程,建设圩区标准化智能微电网。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以塘口为单位建立“发储用”位一体的分布式光储型微电网系统,实现微电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同时探索储能系统削峰填谷、峰谷电价差赚取收益等商业模式,并实现在电网故障停电时孤岛运行,独立供电。

  “以后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每个蟹塘的实时情况,远程操控塘口的增氧等设备,坐在家里就可以养螃蟹。”该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孔令胜表示。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高淳区螃蟹养殖总面积22余万亩,产量达到近2万吨。螃蟹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不仅“带火”了蟹农们的生活,更拉动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旅游、餐饮业等2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了“一蟹先行、诸业并进”的局面。

  流年不负,岁月可期。当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十三五”,如今踏上“十四五”发展的新赛道,淳电人正持之以恒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